top of page

Requiem: The Pity of War


(刊登於《HiFi音響》389期)

Requiem: The Pity of War

博斯烈茲(男高音)、安東尼奧.帕帕諾(鋼琴)

Warner Classics 0190295661564 2018年錄音 58:24

這張唱片名曰《Requiem: The Pity of War》,演唱者是英國男高音博斯烈茲,腦海自然聯想起布列頓的《戰爭安魂曲》,唱片的概念確是源於他演唱該曲過後,想憑歌紀念康邊停戰協定一百週年。然而,他明言直接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藝術歌曲不多,只能用較折衷的理由來選曲。

譬如開首的兩套作品,分別是英國和德國作曲家George Butterworth和Rudi Stephan的作品,選曲的原因是他們皆在戰場上失去性命。雖然兩位都不是耳熟能詳的名字,但選錄的歌曲簡單易懂,加上博斯烈茲一流的演繹,讓人百聽不厭。例如在〈Is my team ploughing?〉,他一人分飾兩角,分別用輕柔和肯定的語氣演活「問者」與「答者」;他在〈The lads in their hundreds〉中更展現自己的musicality,將譜上原來平均的樂音,唱到長短不一,使音樂變得生動起來,並且充滿講故事的味道,讓人聽得舒服。

儘管這些歌曲比較短,都足以讓博斯烈茲展示其一流的技巧,好像〈Abendfrieden〉,在一片平和的氣圍中,結尾部分越唱越高音,他讓聲質變得越來越輕,完全保持了氣氛,這是技巧掌控的表現。

唱片還收錄了Kurt Weill和馬勒的作品,這些歌曲比較長,不論內容還是能夠展現的演繹也較豐富。〈Come up from the fields father〉一曲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一首敘事性極強且多變的歌,博斯烈茲再次透過豐富的語氣:不論是唸家書的甜蜜腔、傳來不幸訊息時的緊張感,都能非常適切地表達出來,使聽者投入故事中。

至於馬勒的〈Revelge〉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博斯烈茲的咬字有時比較短促,增加跳躍感,或是加強子音的力度,特別是「tr」,增加了戲劇感。而且語氣和聲音變化豐富,時而親密、時而豪叫,演繹十分精彩。

最後不得不提伴奏的安東尼奧.帕帕諾,二人已經多次合作,默契非常佳,不論是鋼琴部分密集的段落,或是要配合博斯烈茲的速度,他都處理得宜。整體而言,這張唱片非常值得收藏。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