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館聽西樂
場地缺乏是香港表演藝術界一個老問題,為此,各個藝團積極尋找不同的地方表演,除了增加演出機會,也能給觀眾新的觀賞體驗。香港管弦樂團亦不例外,早於2022年展開「茶館室樂系列」,在戲曲中心的茶館劇場演奏室內樂。2024年的第一個系列音樂會「沉弦默想」便由四位樂師所組成的弦樂四重奏拉奏貝多芬的升C小調第14弦樂四重奏和本地作曲家梁皓一第一弦樂四重奏。
雖然網站和電子場刊的曲序是升C小調第14弦樂四重奏先,實際是先演奏梁皓一的作品。該曲以美國精神科醫生伊麗莎白.庫伯勒.羅絲筆下人類面對哀傷的五個階段為靈感,寫出相應的五個樂章:〈衝突、創傷和否認〉、〈憤怒和支持〉、〈討價還價〉、〈沮喪和煩躁〉、〈討價還價(再現)和接受〉。場刊的文字精確地描述了音樂的細節(坦白說這並非常見,有些創作人其實對此很苦惱,甚至不想寫得太「白」,減少聽眾的想像空間),例如場刊表示首樂章「以田園詩般的旋律起步,喚起一種幸福的、無意識的狀態」,音樂的呈現是中提琴和大提琴穩定地拉奏,幾乎無感情變化的節奏,伴和小提琴柔揚的旋律。
梁皓一的音樂語言頗為傳統,沒用上甚麼前衛的作曲技巧,因此作品容易入耳。比較特別的表達是在第二樂章令大提琴「失聲」——大提琴扮在拉奏,實則並沒有發出聲音,令音樂沒有低音的和聲支持,呼應樂章「失去支持」的樂思。即便是一些簡單的方法亦能有效地表達,譬如第三樂章用弓根短促地拉奏,展現出煩躁;第四樂章的不協和弦和強力的attack營造激烈的負面情緒。
四位樂師余思傑、賈舒晨、李嘉黎和李希冬的演繹不俗,各聲部交替緊密,炫技部分也不錯,偶然有拍子不太對的情況,但很快便能「救回來」。反而覺得他們在第二首的表現有點下滑,例如第二小提琴的能量較低,在聲部交替時聲量較其它的低。反之,第一小提琴表現突出,明顯在領導樂隊,但有時會「用力過猛」,讓其它樂手招架不住。
至於場地的聲響如何,是否適合西樂演奏,前者因為這次表演有用咪高峰「修飾」,所以參考價值不大;至於後者,如果單論配套、場地設計、氛圍等,是適合表演的,而且座位旁還有小桌子,讓觀眾擺放飲料,一邊喝東西一邊看表演(今場音樂會沒有這樣的安排),其實是幾chill的。不過西九的場租是出名的貴,不是一般藝團能夠負擔。
小記:連同港樂去年的重點節目《元宇宙交響曲》,以及2024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的閉幕音樂會,港樂短期內演奏了梁皓一四首作品(《元宇宙交響曲》中有兩首),印象中過往沒那麼頻密地演奏同一作曲家的作品,感覺如像是「駐團作曲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