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彩虹心聲
Moderati是一隊同志友善的男聲室樂合唱團,在香港算是難得一見。他們共有16位成員,在2022年創立,由Die Konzertisten的楊欣諾擔任音樂總監,名字源於音樂術語「Moderato」,即速度記號「中板」,意指用歌聲在平權路上砥礪前行。
2024年他們舉辦了《謎語變奏曲》音樂會,雖然名字取自英國作曲家艾爾加的代表作,但內容完全是另一回事,實際是一個當代無伴奏合唱節目,演唱14首華語流行曲。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借用《謎語變奏曲》中每個樂章都在隱喻一個人的做法,以流行曲表達同志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歧視和壓力,同時邀請七位性小眾分享自身故事,以voice over的形式在演唱時播放出來。
演唱無伴奏合唱對Moderati是一個挑戰,因為他們缺乏這方面的經驗,藝團經理陸愷堯在事後更表示他們本身無人懂得人聲敲擊,成員為了是次表演特意自學,而且他們只用了三個月來準備14首歌,著實不容易。Moderati也找了很多「圈內人」來幫手,有來自半肥瘦、Set Tone Men、Zense A Cappella等其它組合的成員編曲。
演唱時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架,架上除了放了iPad來看譜,下面還有一個畫有彩色側面照的燈箱,每個側面照都是色彩繽紛,明顯配合象徵同志的彩虹。仔細看的話,各個側面照雖然款式不同,惟全部的眼睛都被掩蓋,看不到全貌,就像要保護畫像的身份,不讓人認出——這是該演出的一個「隱藏主題」,稍後會加以解釋。
14首歌的表演組合各有不同,最少是五人,最多是最後的十人合唱,主要以粵語歌為主,而且頗新近,例如〈相信一切是最美的安排〉、〈塵世美〉、〈隱形遊樂園〉(跟〈青春常駐〉合成一曲)。最經典的應該是第一首演唱的〈追〉,之所以選這首歌開始,相信除了是耳熟能詳,跟張國榮是同志不無關係。負責主唱的成員唱功很好,是全團最好的一位,達專業的級數,聲音有點像藍奕邦,偏好用較虛和柔的聲線演唱。Moderati整體表現不俗,但有不少細節可改善,例如和聲組聲音較為保留,反映他們自知不是主角,聲量不應蓋過主音,有這個意識是好的,但其實從表演角度來說,他們應該一起放聲,才能使和聲變得更「緊密」,聲量問題可以靠音控來控制。事實上第三首〈小日子〉就唱得比較放,表演者將聲音「射出來」,推高演出的能量,效果較好。
另外一個問題是一些off beat節奏不太齊整,這跟他們演唱的排位和ensembleship有關。演唱〈追〉時他們是分前後兩排表演,大部分時間都是盯著樂譜唱,相互之間欠缺眼神交流,有點各自為政的感覺。同時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就是在一首歌中轉主唱時,例如〈極夜後〉,由於他們完全站著不動,觀眾不知道誰在唱,要花點時間來「眾裡尋他」。
個人覺得下半場幾首五人編制的演出效果最佳,表演者多了眼神交流,演出更像一個整體,但這個組合的低音不及另一位穩定和厚實,後者其實可以透過拿咪高峰的方式改善,譬如用手掌包著咪高峰、把咪高峰放在上唇與鼻子之間來唱。
Moderati邀請不同人來編曲,所以每首歌的風格都不盡相同,筆者印象較深刻的是由前「一舖清唱」全職駐團藝術家曾浩鋒編曲的〈末日〉,一開始由上至下唱出一個不協和弦,有種崩潰的末日感,歌中不時出現的「滴達」聲,不著跡地提示時間的流逝。不過半肥瘦的黃文政的〈聽風的形狀〉(〈聽風〉加〈風的形狀〉)過於有野心,竟用上「2對3」的節奏:部分人唱出以2為單位的節奏,其它則唱出以3為單位的節奏,而且還是一開始便這樣做,讓人以為是歌手捉錯拍子。
演唱期間播放的VO是表演的另一個重點,14段錄音內容各有不同,有些是分享自己的愛情故事,有些是感謝性小眾支援機構,不過播放的時間非常奇怪,經常在唱歌詞時播放,做成「聲疊聲」,結果是演唱和VO都聽不清楚,最奇怪的是〈Miss u Goodbye〉,當唱完引子後,正當觀眾期待開始唱歌詞時,VO同時播放。
當刻筆者對Moderati的安排感到不惑,令觀眾聽不清楚。然而事後看過入場前被告知要在完場後才拆開來讀的「散場書」,才覺得這個安排應該是刻意為之,而不是技術上的不足。散場書正是記載所有VO的內容,反映Moderati是想觀眾知道內容,但選擇在表演期間將其「模糊」起來——這正是上述的「隱藏主題」,目的是表達出性小眾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困難,即使想抒發心底話,也無法暢所欲言,最終只能化成「謎語」,婉轉地表達,留待「有緣人」解開。
觀賞場次:2024年1月13日 8pm 賽馬會黑盒劇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