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七一遊行的意義更變

今年六四、七一都參加了,然而,參與過後,心中一直有道鬱結在纏繞著,久久不散,總覺得好像還做不夠似的,用另一個說法就是覺得自己理應可以做得更多。身邊亦有一些朋友抱有如此想法和感受,我卻一直想不通究竟可以做甚麼。經過幾日的沉澱,加上連日的後續報道,令我(好像)想通了一點……

七一過後,很多人都對警方公佈的數字感到憤怒,然而,我對此不以為然,首先是因為早知他們會把人數七除八扣,根本不需要理會,無用為此而動氣。第二是我們心底裡知道,今年有很多很多很多人走出來一起表達不滿,你可以說是 51 萬、可以是 15 萬、可以是 80 萬,但確實人數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大家是在自由意志的驅使下選擇上街,構成一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海,這份團結才是彌足珍貴。

這份團結雖說是振奮人心,但話說回頭,現實的情況是七一作為反映民意、向政府施壓的一種手段,它的力量卻越來越小。回想 2003 年,在當年政府尚算會聽民意的時代,參與七一遊行的 50 萬人無疑教他們手足無措,只好拉倒 23 條,安撫民心,香港人確實是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可是,經過多年的經驗,特區政府,以至中央已經學懂如何該對七一,由事前的降溫,到事後的回應,都有事先準備過。現在,在政府眼中,七一不過是一年一度的例行公事,說白一點,就是他們根本不再懼怕七一遊行——無論參與人數是多少。

那麼現在七一的意義何在?是不是已成為純粹給民間發洩怒憤的方法?還是只是一個 party ?我認為,七一(及六四)除了是政黨及一些不知從哪裡走出來的組織的籌款機會,它提供一個聚集人群的機會,藉此引發一些後續活動,而那些活動才是反抗的「主菜」。記憶中好像某年六四由長毛帶頭在集會後到中聯辦請願(不太確定,還望各位指正),自此此類後續活動開始常態化,參與人數也越來越多。這些活動的威力在於它的不確定性和創新,令警方和政府不知如何應付(確實有被捕者撰文指出警察不知道如何處理他們),從而在過程中突顯出他們的暴力與處事不公,讓事情能繼續發酵。也就是說,七一已經從單一次性的遊行,變成一連串事件和話題的起始,使抗爭保持能維持它的持續性與能量。

回到最初的問題:我們究竟還可以做甚麼?我認為,直接參與那些後續活動是其中一個選項,或者是當個記錄者,從旁觀察及記錄事件的不同面向。這點在現今傳媒的導向性報導越來越強的情況下顯得更為重要,我們需要更多人報道,更多人憑良心說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向更多人展現事情的真貌,發揮民間的力量,孰是孰非,讓大眾自行判斷。

最後,謹向因佔領而被捕的人士致敬。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