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粵語合唱歌有感
(文章刊登於2016年1月20日《信報》樂韻悠揚) 踏入2016年,筆者將今年的「第一次」奉獻給了中大合唱團的音樂會《演戲家族X中大合唱團:演戲家族的合唱故事 》。這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音樂會,它打著「唱自己的歌」的旗號,將演戲家族的本土原創音樂劇中的歌曲改編成嚴肅合唱作品。...
2016年1月29日


大師的最初與最後——評《歡樂頌:貝一與貝九》
(原文刊登於Art Plus 2016年1月號) 香港管弦樂團今個樂季的重頭戲之一,是梵志登親自指揮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筆者因為事忙,無法欣賞港樂完整的「小cycle」(大cycle就是指分攤四季完成的ring cycle),還好仍能趕上尾班車,聆聽最後一場。...
2016年1月13日
厚多士的一年──2015年香港古典音樂樂壇回顧
記得曾和友人在回顧2014年的香港古典音樂樂壇,看看有沒有值得記錄下來的大事,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從來沒有,從來都沒有」,就是說好像沒有甚麼值得記錄,甚至是稱得上game-changing的「樂壇大事」。即使參考香港電台第四台舉辦的「十大樂聞」,當中有很多是個別團體和學校的成...
2016年1月7日


2015年香港無伴奏合唱界總結
2015年即將完結之際,由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的無伴奏合唱情報站的合作選出來的「2015十大阿卡新聞」出爐。這是聚焦華語地區的無伴奏合唱界而選出來的新聞,難免有所缺漏,所以筆者寫下這篇文章,為香港無伴奏合唱界作個小總結。 總的來說,香港無伴奏合唱界的發展看來有放緩的跡象:雖然...
2016年1月4日


完美的小提琴家
(文章刊登於JMEN 2015年12月號) 筆者很喜歡閱讀不同樂團或藝術節的節目手冊,因為能夠知道將會有甚麼節目上演,或有甚麼藝術家來港獻技,總教人萬分期待和興奮。而計香港管弦樂團和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第三個具規模的職業管弦樂團——香港城市室樂團(City Chamber...
2015年12月27日


來自英國的聲音——評《艾爾加的“謎” 思》
(刊登於2015年12月號 Arts Plus) 一如既往,澳門國際音樂節邀請了五湖四海的表演單位來澳演出,當中包括來自美國、冰島、拉脫維亞、以色列、瑞士、萄葡牙、意大利、香港、台灣的團體,十分多元化,更難得的說,主辦單位沒有只顧著眼國際而忘記本土,特別安排兩場本地音樂家音...
2015年12月22日


另類音樂會
香港管弦樂團早前在Facebook上公佈在明年和傳奇樂隊The Beach Boys合作演出,筆者發現忍不住將消息分享開去,並說「這年頭玩古典音樂真難,過往港樂不會如此高調和頻密地做流行歌星/隊的伴奏」,這則留言更引來港樂的一個like(不過它立刻unlike了,估計是管理...
2015年12月22日


許志安唱出90年代歌星的哀歌
最近許志安被崔健在節目上狠評的事件,引起熱話,網上也有不少文章評論事件,例如Josef L的《崔健狠批許志安,究竟在批評甚麼?》,便從較大的視角去審視事件。然而,我在想,如果撇除「中港矛盾」,即如果那個不是大陸的節目、批評者不是崔健,單純地用音樂和文化的角度看這件事件,當中...
2015年12月7日


新時代歌劇
刊登於2015年12月4日《信報》 今年是廣州大劇院落成五週年,為隆重其事,劇院特意安排由Komische Oper Berlin製作的《魔笛》來穗上演,作為慶生的重頭節目。 說起Komische Oper Berlin,它由知名導演Walter...
2015年12月4日


連續兩晚爆棚的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踏入十月,在香港上演的矚目音樂會非常多,當中有不少是同時進行,令一眾樂迷分身不暇,還未計於澳門國際音樂節的音樂會,真的叫愛樂者又愛又恨。 筆者連續兩晚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欣賞了兩場音樂會:《彭德雷茨基與蕭斯達高維契》與《博斯捷與楊雪霏音樂會》。先說前者,這是香港小交響樂團本樂...
2015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