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代價值之爭
926,一個將會被香港人銘記的日子。那夜,一次有組織的重奪行動,激起一次從未見過的波瀾,演變成大批市民參與的佔領行動,成為世界新聞的中心。這次行動會演變成甚麼,沒人說得準,但目前已有幾點值得討論和思考。 就筆者實地所見,大部份示威者都是年青人。當然這是因為這場運動本是由學生...


是誰在敲打我樽——評無伴奏合唱劇場《紅色森林》
(刊於刺青雜誌 Punch Magazine) 近年,香港在經濟上,由於自由行政策,變得越來越大陸化,資源被大陸人瓜分,在政治上,阿爺的操控越發明顯,香港人當家作主的權力不停地削弱。面對逐漸異化的環境,越來越多人高舉「本土派」的旗幟,以守護香港性為己任。...


培養友誼、愛與關心的聲樂學院
(刊於刺青雜誌 Punch Magazine) 譚天樂(Alex)、林俊(Albert)、葉葆菁(Yuki)這三個名字,相信香港聲樂界中人絕不會陌生,他們是現時中生代歌手中最活躍的一群。除了頻頻在幕前演出外,最近他們踏出事業上另一個重要的腳步,創立自己的聲樂學校——艾莉亞音...


洪思行評莫扎特《安魂曲》
(刊於Art Plus九月號) 每逢暑假,除了香港小交響樂團外,基本上所有職業和半職業樂團都在休假,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學生樂團及合唱團,或是以年青人為主的音樂活動都會在這段期間舉行,聲蜚合唱節(Singfest)便是其一。 聲蜚合唱節是由趙伯承於 2012...


我們的年代要來了
「我們的年代要來了」是最近爆紅的 KillerSoap 主音陳樂基在《中國好聲音》中說過的一句說話。事有湊巧,在看到他的參賽片段前,我在觀看自己的 facebook時也萌生出這個想法。 有這個想法,一來是因為隨著年紀漸大,朋友們(和我自己)的知識、經驗、職位逐漸提高,開始獲...


洪思行評羅密歐與茱麗葉
今年是莎士比亞誕辰 450 週年,在這個背景下,港樂先在六月下旬舉辦了一場名為〈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音樂會。顧名思義,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及浦羅哥菲夫《羅密歐與茱麗葉》組曲選段,另外還奏了浦氏的《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其實港樂在 2012...


反抗自然的幻象鋼琴家
筆者最近在看《並行與弔詭》,書中記錄了薩依德(Edward Said)和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的幾段對談。巴倫波因在書中表示他認為鋼琴家是在創造幻象,因為聲音終歸會轉為靜默,鋼琴家透過對聲音殘響的了解,不讓音樂歸回靜默,在持續的聲音中創造張力,這件事本...

聽《人文頌》有感
7月 22日去了香港大會堂深圳交響樂團的表演,令我感興趣的原因是當中的重點曲目《人文頌》。這是因為上年無意間看到深圳衛視的新聞正在報道《人文頌》在巴黎首演(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_oTzCT7N0),而且不是草草報道便算,而是派...


香港沒有了主場: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
主場新聞宣布結束,作為其中一名 blogger,感覺是複雜的,可說是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 跟所有人一樣,知悉這個消息後難免會感意外,特別是下午才上載我的文章,幾小時便關站,而且是說關便關,所有文章都再看不到,十分徹底,甚至好像有些網站的員工都不知道這個消息,要經...


古雅與新潮的碰撞
作為台灣與香港的文化橋樑,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經常舉辦文化活動,讓香港人認識台灣文化。踏入七月,他們借香港書展之勢,在自家主場舉行名為「華文朗讀與音樂沙龍」的系列活動,而《文學與音樂的時空穿越》便是這系列的頭炮活動。 《文學與音樂的時空穿越》由心心南管樂坊的王心心和 V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