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思行評《陳瑞斌鋼琴音樂會》
(刊登於 Art Plus 十二月號) 陳瑞斌出身於台灣,是一位奧地利華裔鋼琴家。今次他來港舉辦獨奏會,開宗明義地說是「為高雄祈福」,明顯是在回應早前在高雄發生的氣爆事件。這場音樂會是免費並不設劃位,觀眾可在音樂會開始前到大會堂索取門票。雖然海報宣傳不多,但音樂會得到不少媒...
林鄭破世界紀錄
2014年12月6日,香港青年協會、香港歌劇院和香港電台在紅館合辦了一場名叫「譜teen同唱」萬人合唱會。這個音樂會既有古典音樂如Dvorak的New World(場刊是這樣寫,沒有到現場的我估計應該是指Dvorak的The Symphony No. 9 in E...
在黑暗中看表演
我們到劇場觀賞戲劇,劇中的訊息主要是依靠視覺去接收,但對於視障人士來說,他們又如何能欣賞演出?《A cappella 黑暗劇場——無弦立體聲》便提供一個機會,給視力健全的觀眾在一片漆黑的環境中欣賞演出,體驗視障人士的感受。...
2014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比賽觀後感(二)
留意咪高峰 對於一些演出經驗尚淺的組合,拿咪高峰的機會不多,容易忽略拿咪的姿勢。在今年的比賽中,筆者留意到有部分參賽者好像不習慣拿咪高峰,不自覺自己的嘴巴其實與咪高峰相隔了一段距離,即使是唱著歌也收不到音。這亦反映出他們未必留意到從擴音器發出的歌聲,只管自己在台上唱歌。...
2014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比賽觀後感(一)
青協近年積極舉辦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比賽,外界反應一年比一年佳。筆者今年觀看中學組人聲樂團及公開組(國際)人聲樂團的決賽環節,覺得整體質素不俗。這兩個組別的冠軍分別由聖公會林裘謀中學的Base及來自日本的A-ra-re奪得。...
洪思行評《莎樂美》
(刊登於 Art Plus 十一月號) 今年是德國作曲家理察.史特勞斯誕生一百五十周年,各個音樂組織都紛紛舉辦以他為重點的音樂會,康文署更將這些節目「包裝」為一個紀念系列,以達到協同效應。 在整個系列中,由香港歌劇院與康文署合辦的《莎樂美》絕對是當中的重頭戲。歌劇是理察.史...
顛覆經典愛情故事結局
作為本港首個及唯一的專業無伴奏合唱劇團,「一鋪清唱」自公司化後,一直致力與各方面的藝術家和組織合作,為無伴奏合唱劇這種新興藝術形式尋求發展出路。近期他們推出新作《大殉情》便成功入節,成為「新視野藝術節2014」的其中一個節目,可說是一鋪清唱的一個里程碑。...
雨傘廣場——改變大眾的裝置藝術品
(刊於刺青雜誌 Punch Magazine) 自佔中發生以來,筆者一直都關心局勢發展,雖未曾在佔領區過夜,但一有時間,就會到銅鑼灣和金鐘逛一逛,要用自己的雙眼和身體,去見證和感受這個大時代。 每次當筆者去到佔領區,特別是雨傘廣場,總會有種匪而所思的感覺,心中不禁說句:「這...
複雜而有趣的音樂策展人——黃志淙
(轉載自Artism Online 9月號: http://www.iatc.com.hk/?a=doc&id=49352&issue_id=49049) 黃志淙無疑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人,他的複雜性來自他的多重身分,既是(前)DJ、又是教授、又是音樂監製、又是港大通識教育部...
洪思行評《永恆之音》
(刊於Art Plus十月號) 自 2012年起,合唱團 Die Konzertisten 開始每年都舉辦「對‧弦」音樂節,是少數本港合唱團以節的形式策展音樂會(另一個是聲蜚合唱節)。今年度的「對‧弦」音樂節跟往年不太一樣,首先是改於九月舉辦,據知是有意避開八月舉行的其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