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在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節之後…
(刊登於 Art Plus 六月號) 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節,從2010年起至今已辦了五屆,遂成為香港無伴奏合唱界一年一度的盛事,當中請來的外隊很多都具相當的質素,準能令人翹首以待。 經過多年的籌辦,合唱節已發展出固定的節目來:先用一個大型盛典作為...
甘為藝評當凡夫——專訪周凡夫
周凡夫——一個大概在香港寫∕讀樂評的人都必定認識的名字(迷信風水的人可能會認識當堪輿學家的周凡夫),雖然筆名為凡夫,周凡夫的成就絕非俗子可及:其筆跡遍佈中港台澳,涉獵的評論範圍甚廣,一直從不同的平台、組織和媒介推廣音樂藝術。他更曾在二零一一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表揚...
不變的 46 年
在無伴奏合唱界,誰未聽過 The King’s Singers 的大名?這支在 1968 年創立的英國無伴奏組合,成立以降一直堅持以古典唱法為主(不像另一隊英國老牌組合 The Swingle Singers),雖然這類組合為數不少, 如今年臨時取消來港的...
古典演奏風格的危機
一直致力把「全世界最佳的音樂家帶來香港」的「飛躍演奏香港」,在五月二十一日於香港大會堂舉行了一場音樂會,由中國小提琴家寧峰與西班牙鋼琴家斐瑞亞尼斯(Javier Perianes)合作,四首演奏曲目全是小提琴奏鳴曲,名乎其實的小提琴奏鳴曲之夜。...
林奕華新作撮合音樂劇與無伴奏合唱
(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林奕華如何運用無伴奏合唱」) 筆者入場觀看非常林奕華的《梁祝的繼承者們》的原因有二,第一個原因是這是林奕華的原創音樂劇,第二個原因是他邀請了一鋪清唱參與演出,即在表演中加入無伴奏合唱的元素。這類型的嘗試在香港可謂是少之又少,作為無伴奏合唱愛好者,當然...
洪思行評蕭斯達高維契第一大提琴協奏曲
(刊登於 Art Plus 五月號) 經過二、三月的一輪香港藝術節節目,筆者在四月回歸本地樂團的「懷抱」,先後欣賞港樂與小交響樂團的演出。無獨有偶,兩場都是以大提琴協奏曲為賣點,前者是嘉貝蒂(Sol Gabetta)拉奏,後者是年僅20歲的法國新秀莫羅(Edgar...
新法「燒鵝」
(刊於《△志》5月號) 香港藝術節今年選擇《羅恩格林》作為今年節目中唯一一套大型西洋歌劇,除了因為故事切合「英雄」主題,亦延續了上年華格納誕辰二百週年的契機。這次演出是薩翁林納歌劇節(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的製作,由其藝術總監 Jari...
迎接香港無伴奏合唱新時代
(本來在3月尾已有意寫這篇文章,但適逢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節 2014 舉行在即,所以決定待合唱節結束後才落筆。) 雖然 2014 年連一半都未完結,筆者已經可以斷言,2014 年是香港無伴奏合唱發展上的重要一年。在過去數個月,已經先後有幾隊本地組合舉辦音樂會,包括...
一雞兩味 評 The 24 及歐開合唱團音樂會
最近香港大學在其新穎的百周年校園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行了多場音樂會,先有香港小交響樂團的「港大讚禮」,後有 Angela Hewitt 鋼琴獨奏會,在三月還舉行一場名為「雨意」的音樂會,邀請了來自英國 University of York 的 The 24...
The Oxford Gargoyles @ Fringe Club 音樂會
近期,香港的無伴奏合唱活動十分活躍,用前所未有來形容也絕不過分:先有Sing ON Jam 港澳無伴奏合唱網上短片比賽、又有多隊本地及外隊來港表演,後有2014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節。而The Oxford Gargoyles便是其中一隊訪港組合。 顧名思義,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