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洪思行評《陳瑞斌鋼琴音樂會》

(刊登於 Art Plus 十二月號)

陳瑞斌出身於台灣,是一位奧地利華裔鋼琴家。今次他來港舉辦獨奏會,開宗明義地說是「為高雄祈福」,明顯是在回應早前在高雄發生的氣爆事件。這場音樂會是免費並不設劃位,觀眾可在音樂會開始前到大會堂索取門票。雖然海報宣傳不多,但音樂會得到不少媒體的宣傳,加上免費的「威力」,令入座率差不多有九成。

音樂會的演奏曲目以浪漫風格為主。開始前,陳瑞斌先簡單介紹選曲的原因,第一首是古諾改編巴赫的前奏曲的《聖母頌》,他想借此曲為高雄祈禱。陳瑞斌用較溫柔的琴觸彈奏原曲的部分,也透過踏板來營造出連綿的效果,而旋律則用上較硬的琴觸,因此彈奏出「柔vs硬」的兩種層次來。此外,在彈奏上行旋律時,陳瑞斌有時會逆向地把聲量減少,然後才推高聲量,帶上高潮,真是出其不意。

第二首是陳瑞斌親自改編盧亮輝的《愛河情》,這個鋼琴獨奏版更是香港首演。愛河是高雄地標,兩岸人來人往,有各式各樣的活動,作曲家以此曲表達對愛河的感覺。在這首樂曲,右手需經常跨過左手彈奏,儘管如此,陳瑞斌的演繹順暢,他的左手也展示了熟練的各種彈奏技巧,如手腕跳音(wrist staccato)。《愛河情》的旋律富中國韻味,完結時觀眾反應熱烈,似乎當晚為數不少的台灣觀眾非常受落。

接下來陳瑞斌彈奏了兩首蕭邦的作品:《船曲》和《第二號詼諧曲》,是該晚比較長的曲目。陳瑞斌的《船曲》如一艘平穩的船,發揮得四平八穩,他彈奏重複的旋律時沒加添甚麼變化,可見他著重穩定多於樂曲的戲劇性。至於《詼諧曲》,陳瑞斌的演奏不太理想。他選擇的速度很快,聽下來有點過急,部分樂句彈得不太清楚,也未能突出隱藏的旋律,甚至出現明顯的錯音。經過樂曲激烈的中段後,情況更為嚴重,他再次彈奏樂曲開首的樂句時,彈法竟與開始時不同:開始時他會立即停止最後一個音,不讓它延長;後段的彈法則是繼續踏下踏板,不讓最後一個音消失,這樣使樂曲失去「回到最初」的意義。

半場過後的曲目全跟拉赫瑪尼諾夫有關,首先是他的三首夜曲。場刊上寫陳瑞斌是「全亞洲與美國加州第一位公開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三首夜曲的鋼琴家」,今趟演出也寫上香港首演。這次是否香港首演有待查證,但肯定犯錯的是三首夜曲並非拉氏的作品一,他的作品一應該是第一鋼琴協奏曲。

說回表演,這三首夜曲有很多全和弦(full chord),叫人想起拉氏的《升c小調前奏曲》,但陳瑞斌的演繹走浪漫風格,注重旋律的線條,令樂曲聽起來既粗獷,又有細膩的一面。而在第三首夜曲中彈奏出漸柔的顫音(trill),即使聲量很小仍能聽到,十分精采。

最後一曲是拉赫瑪尼諾夫改編克萊斯勒的《愛之歡樂》,這個版本非常炫技,陳瑞斌彈得自信滿滿的。他之後還加奏了《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的第十八號變奏與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獨奏版,他彈得十分亢奮,不時用力地踏腳。

音樂會完結後,筆者從大會堂走出來,看到佔領區的光景,不禁覺得這場音樂會雖說是為高雄祈福,但刻下更需要被祝福的是香港:希望真正的民主能早日到來。

觀賞場次:2014年11月4日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8pm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