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思行評《永恆之音》
(刊於Art Plus十月號)
自 2012年起,合唱團 Die Konzertisten 開始每年都舉辦「對‧弦」音樂節,是少數本港合唱團以節的形式策展音樂會(另一個是聲蜚合唱節)。今年度的「對‧弦」音樂節跟往年不太一樣,首先是改於九月舉辦,據知是有意避開八月舉行的其他合唱音樂會。其次是因經費問題只能舉辦工作坊和一場音樂會。這次表演的場地和時間也比較特別,不是一般康文署的場地,而是港大的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的下午場。
更特別的是這場音樂會同時成為港大的 The Still Point 的節目。The Still Point 是一項為期三星期,環繞著名詩人T.S. Eliot的作品《四首四重奏》而舉辦的一系列節目,所以在這場音樂會中,演出各套曲目前都會由 Douglas Kerr博士朗讀四首四重奏的選段。
這場永恆之音的選曲是具挑戰性的,分別是彼高利斯(Pergolesi)的《聖母悼歌》、佛瑞的《安魂曲》及伯恩斯坦的《奇契斯特詩篇》,這三套曲的創作年份相距超過二百年,橫跨了巴洛克時期、浪漫時期與近代,既讓觀眾欣賞到風格迥異的宗教音樂,同時考驗表演者處理不同曲風的能力。
從海報可見,音樂會的最大賣點是來自英國的假聲男高音 Iestyn Davies,這位剛憑獨唱唱片贏得《留聲機雜誌》的獎項的 34 歲歌手,整體演出絕對是驚艷。打從一開始的《聖母悼歌》,Davies 已經進入狀態,他的聲音非常悅耳,而且非常放鬆,在跳動較多的歌段,如他的第一首詠嘆調,那些升上高音的段落唱得很輕鬆。他的造句變化豐富,不論是漸強還是漸弱,都很流暢和明顯。更厲害的是他的音準,樂隊在這曲採用了古樂器演奏,跟從 A = 415赫茲,valotti調律(簡單地說就是跟現在一般使用的定弦 A = 440 赫茲不同),他絲毫不受影響,每一次開口唱歌都是準音的,而且聲音的投射(projection)做得非常出色,他亦能夠把音色修飾得很圓潤。即使演唱《奇契斯特詩篇》,同樣是表現淡定,自信滿滿,特別是第二樂章,唱得十分優美。能夠繼五月的 Jaroussky 後,欣賞到另一位世界級假聲男高音的演出,實在是香港樂迷之福。
至於本地薑的表現,大體上可用「不俗,尚可更進一步」來概括。先說葉葆菁,她的聲線漂亮,狀態比之前唱莫扎特《安魂曲》好得多了。然而,她畢竟是慣於唱歌劇,這次可看出她很努力去適應早期音樂的唱法:少用震音;不把口撐大以減輕聲量;唱高音時會以虛聲開始或從下滑上去,小心翼翼的,但始終難以跟Davies相比。當她與胡永正演唱較常表演的《安魂曲》時,表現明顯變得輕鬆。
Die Konzertisten 的演出蠻有誠意,除了用希伯來文演唱《奇契斯特詩篇》,更背譜演出《安魂曲》。背譜演出有助合唱團和指揮楊欣諾更專注於細節上的處理,然而是次表演細膩的發揮不及預期,甚至出現未練熟的感覺,比方說《三聖哉頌》,歌曲高潮後的漸弱有點不知所措,好像不知道要如何處理;男高音聲部開始唱《奇契斯特詩篇》時顯得缺乏信心,出現拖慢的情況。
負責伴奏的樂手來自香港早期音樂會和香港演藝學院古樂小組,他們的演出未算成熟,用弓、音色的緊密度都有待磨合,楊欣諾也未能完全駕馭樂隊,所以說樂隊演出是整場音樂會較失色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