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狄托的仁慈》
Musica Viva近年除了在十二月製作較大型歌劇,以及在四或五月製作給高中生欣賞的歌劇外,常在九月製作小型歌劇,近年多是莫扎特的作品,概有熱門作如包括《唐璜》、《費加洛的婚禮》,也有在香港甚至是世界舞台上難得一見的冷門作《假園丁》、《喜臨門》,給觀眾擴闊眼光,實在是香港樂迷之福。今年上演的算是半冷門的《狄托的仁慈》,而且兩場表演門票早已售罄,反應之佳出乎筆者預期。
觀看前聽聞導演盧景文會採用現代背景——這其實不常見,因為他的風格是忠於故事,時代背景和角色走位動作都會跟足劇情。儘管製作用上現代服裝如現代軍服和配戴槍械,但骨子裡仍是古代設定,例如布幕升起前,投影其上的「SPQR」(拉丁語,即元老院與羅馬人民)和「母狼育嬰」標誌都在呼應古羅馬的設定。盧景文在細節上很講究,簡單如叛徒賽斯陀被捕時,他的武器都被放進一個「證物袋」。不過即使賽斯陀腰間陀著一支左輪手槍,第一幕尾段他還是用短匕首來殺人,反映一涉及故事核心情節時,盧景文是會選擇跟足原著。
歌劇是在香港大會堂劇院上演,舞台空間有限,只能使用簡單的吊掛式布景。布景重現羅馬鬥獸場和石柱,甚至是用上「透視法」的設計美學——筆者多年前在捷克布拉格Estate Theatre(即《唐璜》首演的地方)欣賞《唐璜》,那個製作是依照歌劇首演時代而設計,佈景美學正是使用「透視法」,所以說盧景文不論在舞台調度、佈景設計等範疇,骨子裡仍是非常傳統,甚至可以說在香港沒有哪位導演能像他堅守傳統美學。另外值得一提是這些莫扎特劇目是盧景文首次執導,不得不佩服這位年近九十歲的導演,到現在仍在挑戰自己,拓寬劇目。
筆者觀看的是第二場演出,在cast B中最突出的無疑是反串飾演賽斯陀的女中音張倩,她的聲量大,即是在聲響設計不太好的劇場中仍能感受到她的「聲場」,其它人明顯完全被比下去,特別是一起唱歌時,不論是高音還是低音歌手,聲音都會被蓋過,而且她不是只是一味「靠大」,應該溫柔時溫柔,例如向意中人維泰莉亞傾訴愛意時,唱到激動處時歌聲充滿力量,唱起「想念」等地方,聲線轉為柔和,還有一些炫技的段落亦唱得很穩紮。謝幕時觀眾給予她的掌聲理所當然地是最熱烈的。
飾演主角狄托的男高音孫梓浩初時是當鋼琴伴奏,後來轉型成歌手,算是半途出家,技巧上還有不少進步空間,除了開始時因未完全進入狀態而出現小破音外,感覺未能運用全身的共鳴區,不但局限了聲量,也令歌聲欠缺爆發力,最明顯是全劇最後的一個音,當所有人向下唱時,他向上唱高音,但因為力量不足而失去效果(先不論這種處理合不合乎莫扎特的風格)。此外演戲方面也可以做得更放,特別是一些很戲劇化的情節,如發現維泰莉亞才是幕後主腦時。說起做戲,飾演維泰莉亞的女高音吳羿䝼的演技很好,台風淡定,舉手投足都散發著「腹黑」的氣息,不過意外地她的聲質比張倩還要厚。
雖然指揮薛毅章因為站在樂池內,身影完全被遮擋,但幾乎歌手和合唱團準備唱歌前,觀眾都能看見他提起的手,給予指示——儘管獨唱不一定每次都需要看著他的指示,但他的處理手法絕對能給予歌手們信心。
不過在樂池中最「出位」的一定是古鍵琴(用鍵琴替代),在歌手演唱宣敘調時,古鍵琴一般只彈和弦,或是音階來「填補」音樂空間,但這個古鍵琴加了很多額外的東西,例如很花俏的裝飾音,以風格來說肯定是不對,但從效果來說確實為演出生色不少,而且琴手不是亂彈的,而是根據劇情發展,譬如賽斯陀被譴責時,古鍵琴突然強奏數個和弦,襯托出氣氛,是一記神來之筆。
觀演場次:2024年9月7日 7:30pm 香港大會堂劇院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