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一位鋼琴家的變化
今年是香港大學繆思樂季十周年,邀請了不少以往曾來表演的音樂家,樂季的壓軸音樂會就是2019年隨奧菲斯室樂團來港的鋼琴家辻井伸行。本來他在2020年會跟香港管弦樂團演出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作為當年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節目之一,可惜最後因疫情取消,直到今年他才能在香港觀眾面前再次獻技。
筆者當年也有出席2019年的音樂會,除了記得當時坐無虛席外,對於這位2009年范.克萊本大賽冠軍最深的印象是由於他是一位視障人士,彈奏一些跨度大的樂段時,要一些時間尋找正確的位置,因此在音樂上會有一點延遲。而演奏風格比較直率,不會「轉彎抹角」。
四年後,他有甚麼變化嗎?
這次音樂會的曲目相當豐富,橫跨多個時期和風格,有十分熱門的如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也有較少聽到的卡普斯汀八首音樂會練習曲。辻井伸行以略快的速度彈奏「月光」奏鳴曲的首樂章,踏板較淺,聽起來不煽情,雖然各聲部十分清晰,而且聲量有明顯的分別以突顯主次,但個人期望旋律線可更連貫;第二樂章的延音效果較之前的強,樂句的處理是「先連後續」——即樂句以連奏開始,到中後段轉成跳音,而不是常聽到的全句跳音;在第三樂章中他非常賣力,呼吸聲重到連觀眾都聽到,雖然樂音急促密集,他依舊彈得很清楚,惟部分時候欠缺爆炸力。
接著是李斯特的〈Consolation No.2〉(不是常聽的no.3)以及《Venezia e Napoli, S. 162》。〈Consolation No.2〉是一首小品,和緩了之前火爆的貝多芬音樂。《Venezia e Napoli, S. 162》才是主菜,辻井伸行在第一首〈Gondoliera〉開首展現晶瑩音色,這是之前沒有的色彩,中後段有一個長顫音(trill),他的處理不錯,清晰且力度適中,不會蓋過主旋律。最後的分解和弦有碧波蕩漾的感覺,加上場地良好的聲響效果,真的有餘音裊裊的感覺;第三首〈Tarantella〉讓他表演靈活的手指,特別是重複單音,有力而平均,辻井伸行採用很硬的琴觸,彈出協奏曲的氣勢,用強勁的氣氛完結上半場。
下半場以三首拉威爾作品開始,坦白說,筆者認為辻井伸行非常不合適印象樂派的音樂,第一首〈Menuet sur le nom d’Haydn〉彈得有點像古典風格還說得通,畢竟該曲本身是要紀念海頓,不過其後的〈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和〈Jeux d’eau〉都不對味兒,他的〈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依然是層次鮮明,但旋律的演繹平淡,平鋪直敘,感受到他很理性地把樂曲分析,努力表現出音樂的結構,卻忽略情感的表達;〈Jeux d’eau〉可譯作「水之嬉戲」,「水」和「嬉戲」已經勾勒出樂曲的特點,可惜辻井伸行的琴觸太重,演奏很激動,活像是急流,無法表演出水的輕柔,遑論嬉戲的輕鬆歡愉。
反而他那強勁的琴觸十分適合卡普斯汀八首音樂會練習曲,那些音樂糅合爵士風格和炫技元素,辻井伸行使出渾身解數,速度力量兼備,節奏和articulation都彈出爵士味道,確實會令人搖擺起來,甚至讓人忘記他是一位失明人士,第八首更是狂風掃落葉,跟上半場最後一曲如出一轍,相信這是辻井伸行的計算。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其中較柔和的樂曲如第七首,他還是彈得過於強烈。
他彈了三首加奏,全都是耳熟能詳之選,包括巴赫〈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李斯特〈鐘〉和蕭邦「革命」練習曲。他的巴赫同樣是結構上很清晰,但嫌太「重手」了;後兩首感覺到他開始累了,不過觀眾十分受落,掌聲不絕。有趣的是,辻井伸行最後把琴蓋蓋上,示意「沒有了」,而幾星期前,他的同屆范.克萊本大賽冠軍張昊辰跟港樂的演出做了相同的事。
四年後再聽辻井伸行,究竟他有甚麼變化?筆者認為上述的延遲問題已經沒有了,當年友人覺得他彈琴時不自然的搖頭也大幅改善了。但他在處理旋律及輕柔音樂方面仍有待改善。雖然不肯定視障有否對他的行為有沒有影響,但從他一彈完便立刻站起並鞠躬,感覺他是一位直腸直肚的人,其演奏風格正好反映他的性格。
場次:2023年6月10日 8pm 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