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歌劇版《明日戰記》?


歌劇一直是音樂節的重頭節目,越大型的音樂節往往有大型歌劇以彰顯其份量。不過可能受疫情影響,今屆香港藝術節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大型歌劇,取而代之的是多套規模較細的非傳統歌劇,例如是改編成「舞蹈歌劇」的《兩生花》,木偶演出的《尤利西斯歸鄉記》,以及沉浸式歌劇《小狐狸》。


《小狐狸》是英國寂靜歌劇團(Silent Opera)的製作,該團體旨在帶來與別不同的歌劇體驗,《小狐狸》是2017年的作品,故事改編自楊納傑克的歌劇《狡猾的小狐狸》,這個節目在世界各地演出,最大特色是走出歌劇院,在不同的空間表演,香港的演出選址在中環大館,觀眾需戴著主辦方提供的耳機欣賞,的確是非一般的歌劇觀賞體驗。


香港藝術節特別提示觀眾務必演出前30分鐘到場檢票並提取耳機,筆者還以為會有複雜的設定,怎料完全不複雜,直接戴上便可。整個演出有三個演區,主辦方把監獄操場劃上一個小區域作為第一演區,除了有一些油筒做枱櫈,還有一個小酒吧。開場前約十分鐘,五名樂手拿著樂器,穿著便服入場,他們尤如街頭藝人,叫觀眾打賞,又會去酒吧飲酒。他們演奏不同類型的樂曲,例如〈Entertainer〉、〈Can-can〉,甚至是〈Havana〉和〈First Love〉,連港人熟悉的Donki主題曲也有,而他們演奏風格非常熱情奔放,為現場營造輕鬆的氣氛。


隨後主角霍羅斯特(林俊廷飾演)入場,表演正式開始。歌手和樂師身上都有咪高峰,觀眾不論站在哪裡,都能即時從耳機聽到音樂,此外耳機不時播放預錄好的伴奏,所以即使樂師沒有奏樂,歌手都有音樂相伴,不過預錄的主要是電子音樂,偶然是管弦樂(印象中都只是過渡性),相信後者是直接取自楊納傑克的,但電子音樂則不得而知(可惜場刊完全沒提及音樂創作)。


《小狐狸》最大的故事改編,就是將原劇的所有動物都擬人化,小狐狸(邱廷飾演)化成逃家少女,以一身衣衫襤褸形象示人,頸上有狐狸紋身,由意外被抓改成被霍羅斯特引誘帶回家。隨後所有表演者走往第二演區,耳機傳來指示:follow the girl。工作人員也引導觀眾去第二演區,途中走廊兩側貼滿失蹤人士告示,呼應小狐狸的背景,據說那些告示是真實的失蹤人士,可見創作者有意將作品跟現實拉近。


第二演區是一個以帳篷搭建的客廳,正中央是演區,觀眾坐在四周圍觀。在觀眾魚貫入內期間,妻子和養女一直在吵鬧,即便是開場後,所有人都維持高能量,不斷在爭執。唯一氣氛放緩的時刻是霍羅斯特請小狐狸食飯糰,復排導演明顯用慢速來突出這段(慢慢地包飯糰、小狐狸慢慢靠近),而這個「請食飯糰」的橋段充滿性暗示(霍羅斯特先吃一口,然後才給小狐狸),亦展示出權力關係。


不過追求自由的小狐狸最終還是出走,此時耳機再度響起「follow the girl」的指示,觀眾被引領往第三演區:洗衣場石階。這次途中貼滿租盤廣告,暗示小狐狸逃離後面對的居住問題。來到石階,工作人員向觀眾派發軟墊坐在梯級上,石階最下的空間佈置成像天橋下的露宿之家,兩層梯級之間的平台兩端也是小演區,一開始歌手由是在其中一邊的「酒吧」表演。然而筆者對這段印象不深,而且劇情上不太重要,連場刊的故事大綱對這段隻字不提。


真正重要的是狐狸(關樂曦飾演)的出現,他以「向觀眾派麵包」的方式出場,儘管這個舉動不明所以,但塑造出他為人向善的形象,跟劇中其他角色截然不同。然而他好得有點「不可思議」,例如小狐狸意外懷孕後,他不但完全沒有慌張,而是想著要結婚。事實上,另一名角色警察夏拉斯(胡永正飾演)也有此問題,他惡形惡相,一出場便「蝦蝦霸霸」,在追逐小狐狸的過程中,竟會輕率地拿出手槍射死她,有種為殺死她而殺死她的感覺(原劇是獵人在狩獵過程中射殺狐狸)。


這個問題源於現代改編的落差,誠然,傳統歌劇的劇情並不如戲劇嚴謹,角色的背景、行為動機薄弱,畢竟歌劇最重要的是音樂,戲劇為次。但《小狐狸》的表演形式加強了戲劇的元素,同時預錄音樂削弱音樂的表現力,此消彼長下觀眾對戲劇內容的要求有所提高,才令以上不合理的橋段變得明顯。而這引伸出的最大問題是創作者對作品的期許,在場刊中復排導演表示希望能讓無家者的聲音被聽見,然而筆者完全感受不到,因為作品並沒有真正展露對小狐狸(無家者)的關懷——從無解釋她為何淪落此田地、她想要的是甚麼。反而現在最大的感受是呈現一位外表正義凜然的偽君子,以「拯救」之名義去誘拐少年滿足獸慾,最後再度出現的另一名少女明示他不斷進行此勾當(原劇結局是獵人遇見被殺小狐狸的後代,象徵生命循環),展示父權社會的腐敗。


在世界不同地方巡演的《小狐狸》加入了本地化的元素,例如歌詞加入「Circle K」、飲珍珠奶茶,不過加入廣東話對白有點奇怪,畢竟香港英語程度不差,統一用英文的問題不大。另一尷尬的地方是五位樂師,除了第一幕介入劇情的設定合理外,第三幕他們的存在欠缺原因,長時間坐在觀眾群中,更甚的是,如果伴奏音樂可以預錄,而他們不像歌手般要邊唱邊演,為何不完全用錄音取代他們(用另一種說法是看不到現場樂手的必要性)?


話雖如此,樂手和歌手表現賣力,特別是後者一直維持到高能量的戲劇張力,想必是在演戲方面下了功夫。演唱相當有水準,只是嫌林俊廷演唱時經常要擺好弓字步姿勢,關樂曦的高音還有進步空間。


整體來說,《小狐狸》相當有誠意,表演者出色,後台技術支援很好,但就是劇本不行,令人想起有相同詬病的《明日戰記》。


後記:香港藝術節將《小狐狸》稱為沉浸式歌劇,然而筆者完全不認同這屬於沉浸式,因為觀眾無法自由介入劇情,仍是旁觀表演,只是觀賞方式新鮮。及後筆者翻查英文文宣甚至作品的官網,發現完全無提及過「immersive opera / theatre」。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