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東京古典爵士「聖地」之旅


自從疫後一直未曾「返鄉下」日本,於是決定在2024年年底去一趟東京,順道去當地著名的古典和爵士音樂的「聖地」——三得利音樂廳(Suntory Hall)和Blue Note Tokyo朝聖一下。


東京首座專業古典音樂廳

三得利音樂廳位於赤坂,於1986年啟用,是東京第一座為古典音樂而設的演奏廳。它名曰「三得利」,當然跟日本食品大廠三得利株式會社有莫大關係,事源當時為慶祝自家品牌威士忌及啤酒分別面世六十及二十周年,熱愛古典音樂的社長佐治敬三便參與大型市區重建項目ARK Hills,斥資興建了三得利音樂廳。


音樂廳以打造「世界第一聲響」為目標而建設,不但找來日本聲學大師豐田泰久設計(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和漢堡易北音樂廳都是他的代表作),更找來「指揮帝王」卡拉揚擔任顧問。音樂廳設有容納2,006個座位的大表演廳及432位聽眾的小表演廳,前者在卡拉揚的提議下,仿照柏林愛樂廳以「葡萄園式」設計。後來卡拉揚親自到現場演出,盛讚表演廳尤如「聲音的珠寶盒」。為了紀念這位指揮,音樂廳外的廣場便以卡拉揚命名。


從外觀來看,三得利音樂廳有點平平無奇,不像香港文化中心般是一座充滿特色的地標式建築,但入面擁有亞洲首屈一指的音樂廳,還有一個有近六千根風管的奧地利手工訂製管風琴。正門還有一個小設計,就是在中午和音樂廳開門前,正門上方會出現一個音樂鐘報時,十分別緻!


「紅白大戰」歌劇版

每年十二月,日本各地都會上演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大阪更定期舉辦萬人大合唱「貝九」,可說是成為傳統了。不過筆者偏偏想避開這個曲目,選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節目——歌劇版「紅白大戰」!由主要是女歌手組成的「紅組」,決戰主要是男歌手組成的「白組」,演唱的都是知名歌劇選曲,連指揮都有兩位,全都是日本音樂家,由東京市愛樂管弦樂團伴奏。節目最好玩之處就是最後觀眾現場投票選出獲勝的一方。


筆者事先在網上訂購門票,然後到售票處領取實體票。音樂會以莫扎特《費加洛婚禮》序曲開幕,最令筆者驚訝的是場地的聲效非常好,音樂異常清晰,顆粒分明,而且主持人用咪高峰講解時,殘響不會過多導致說話模糊,叫人聽得很舒服,「聲音的珠寶盒」的美譽果真不是浪得虛名!


這班音樂家主要是在日本本土演出,坦白說難言是世界一流的水平,但整體水準也相當不錯,特別是男聲,例如演唱威爾第《唐.卡洛》中的二重唱的男高音小原啓楼和男中音岡昭宏,後者嗓音漂亮,咬字輕重並重,前者的聲線不及拍檔豐厚,但高音響亮,聲質很放鬆,二人各有特色,相互補足,產生很好的化學反應,二人唱到重複的樂段時會刻意放柔聲,加強音樂對比,相比之下反而嫌樂團細膩度不足,最重要的是二人很有台型,他們邊唱邊做戲,十分好看。


中場休息後加插一段特別企劃,就是為去年一月發生地震的能登籌款,事實上節目在開賣時已設有網上眾籌網站,音樂會則請來來自能登石川縣的女中音鳥木弥生演唱《卡門》中的〈Chanson boheme〉,期間一些參與演唱的歌唱家會拿著或穿上為能登打氣的衣物上場,場面溫馨,完場後部分歌唱家到大門拿著籌款箱向觀眾募捐。


至於最重要的投票環節是如何進行?首先全部歌唱家上台一字排開,然後主持請出工作人員,並指示觀眾可舉起場刊紅色或白色的一面,工作人員會一邊用望遠鏡看觀眾的「選票」,一邊用計數器點票數。有趣的是那些工作人員似乎只看舞台前方,而沒有看兩側和舞台後面的觀眾,但神奇是最終票數是一千二百多對七百多票,合乎觀眾數量。而當晚的勝出者是白組。


音樂會去到這裡,自然會期待有加唱,正當筆者估計是否唱〈飲酒歌〉時,舞台後面一班觀眾忽然站起來,唱的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後半段——真是怎樣避也避不過(笑)。


日本爵士聖地

2023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藍色巨星》(Blue Giant)不但在日本成為話題作,在港台亦掀起一陣爵士熱潮。故事講述立志成為世界第一爵士樂手的主角色士風手宮本大,為追夢而到東京打拼,電影的高潮就是他跟友人組成的樂團去到在原作中被描述為「爵士樂界武道館」的酒吧「So Blue Tokyo」表演,這個「So Blue Tokyo」在現實的原形就是Blue Note Tokyo。


Blue Note Tokyo位於青山區,從表參道地鐵站步行8分鐘便到達。它在1988年開業,約有300個座位,屬於Blue Note New York的姊妹店,如今Blue Note爵士酒吧可說是發展成為一個品牌(千萬不要與爵士唱片品牌Blue Note Records混淆),在夏威夷、里約熱內盧、米蘭、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分店,象徵著一流的現場爵士表演,不少頂級樂手,例如Tony Bennett、Chick Corea、Herbie Hancock,甚至是非爵士的音樂家如玉置浩二、女團Little Glee Monster等都曾在Blue Note Tokyo演出。


Blue Note Tokyo的外觀有種美式舊戲院的風格和氣派,正門兩側用白底黑字拼出該晚和下一個表演單位。從外面看,建築不大,只有兩層,怎看也不太像容納到300人的酒吧,誰知步入去後,入面竟是……空空如也?抬頭看的牆身貼滿音樂家的照片,前方只有一條向下行的樓梯。下面簡直是別有洞天,偌大的空間配上淡黃色的燈光,四周放有幾座真皮梳化,感覺很優雅。


接待處和衣帽間都在這層,筆者預先在網上購票,同樣是沒有電子門票,在接待處報到後,職員給筆者一張寫有號碼的紙仔,並指示再落一層。下層就是餐廳,舞台被座位U形的圍著。筆者購票時已訂了晚餐(三道菜共六千多日圓),當然亦有很多人是去到才點餐。順帶一提,餐牌上有幾款雞尾酒和無酒精雞尾酒是用一些音樂家的專輯作靈感,譬如筆者該晚點的Day Breaks就以Norah Jones同名專輯命名。


該晚演出的是一個十八人組成的老牌樂團熱帶JAZZ樂團,於1995年在Carlos菅野(カルロス菅野)帶領下成立,今年正是成軍30周年。眾多的團員在不大的舞台坐得滿滿的,他們的曲風好比其名稱,熱情十足,第一首樂曲〈Dear Mr Jones〉是向去世不久的音樂大師Quincy Jones致敬,引用一些名作如〈Soul Bossa Nova〉,雖然是致敬之作,但毫無傷感追憶之情,反而是熱鬧非常,讓人忍不住想動起來。


該晚節目曲目編排很有心思,約一個小時多的表演當然不會全是快音樂,他們演奏了如〈SOMOS NOVIOS〉般的抒情慢歌,Carlos菅野更是唱出流利動聽的西班牙文,令氣氛變得浪漫。然後又開始演奏輕快爽朗的音樂,逐漸「炒熱」氣氛,最後一曲〈Celebration〉更刻意加入約十分鐘的爵士鼓獨奏,只見鼓手平川象士卯足全力,使出渾身解數,台上其他敲擊手也「識趣」地下台,讓全場人的注意力集中他一人身上。他的演出絕對稱得上技驚四座,所有人都為他歡呼,此刻全場氣氛高漲,不少觀眾都站起來搖著身體,當中不乏年長人士(事實上這兩場音樂會的觀眾年紀都是偏大),是一個非常愉快的晚上。


東京其實還有很多值得一去的表演場地,例如沒有歌劇演出的東京歌劇城、歌舞伎劇院中的最高殿堂歌舞伎座等,由於時間(與財力)所限,未能去欣賞演出,只能「打個卡」,期望將來能跟讀者分享觀演體驗。

標記:

Comments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 2023 by The Artifact.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Facebook App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