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施政報告2022文化藝術部分點評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本文將就文化藝術部分點評。


1. 成立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領導和業界翹楚組成的「文化委員會」,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完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政策及建設產業生態圈。


「文化委員會」其實是舊有的組織,早於2000年成立,根據《香港2000》的介紹,成員包括藝術界的專才,以及各大藝術機構的主席,職責是就「制定文化及古蹟文物的整體政策和推廣事宜的優先撥款次序向政府提供意見」,所以今次不過是舊酒新瓶,只是重點由當年的古蹟文物改成創意產業。


2. 研究香港演藝學院在長遠為本地以至大灣區培育所需文化藝術人才的角色,並因應學院正編撰的十年策略發展計劃,考慮長遠在「北部都會區」設立另一個校舍及非本地學生的住宿需要。


香港演藝學院在2018年年底才完成樓高9層的校園新翼,在運作不到一年便遇上社會事件和疫情,相信對新翼的使用有一定的影響。雖說這是長遠計劃,但現階段來看好像言之尚早。若要安排在「北部都會區」設立藝術學院,倒不如成立全新的學院,或是引入外地著名藝術學府來港成立分校,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已經在港設立音樂學院,紐約茱莉亞學院也在天津成立了分校,可讓當局參考,促進良性競爭之餘也能吸引外地教育專才。

3. 改善及擴建現有文化設施,博物館由17間增至19間,表演場地座位數目增加50%


新增文化設施當然無大爭議,問題是新增甚麼。如果把施政報告提及的「流行文化館」計算在內,那麼博物館就只不過是要新增一個。其實業界中不同界別的持份者一直都有設館的訴求,例如文學界想有香港文學館、表演藝術界則希望有表演藝術資料館。


至於座位數目的說法有點「tricky」,因為只是座位數目增加,似乎除了已落實的新場地計劃,政府只打算擴建而不再興建。目前正在進行的新場地計劃有粉嶺新界東文化中心(超過2300個座位)和九龍灣東九文化中心(超過2300個座位),而香港大會堂則有擴建的打算。



4. 與發展局研究提供合適誘因,鼓勵發展商在其項目中加入文化藝術設施,例如表演場地,發揮市場力量以推動文化藝術的發展。


這是樂見其成的措施,其實多年前已聽過一些業界前輩有此建議,畢竟場地一直是業界問題之一,台灣松山文創園區誠品表演廳是很成功的例子,值得借鏡。


5. 設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向大型文化藝術活動的主辦單位提供誘因,吸引和支持這些活動落戶香港,進一步推動香港成為「文化藝術之都」。


另一個舊酒新瓶的措施,早在1998年已經有「國際盛事基金」,到2010年又推出「盛事基金」,以「支持香港非牟利機構籌辦文化、藝術和體育活動,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盛事之都』的地位」。在近三年間資助了16個項目,包括香港管弦樂團的《太古港樂.星夜.交響曲》、香港爵士樂會的《香港國際爵士音樂節2011》、香港青年協會的《2010國際無伴奏合唱節》等,但當年被批評有贊助的盛事重複及欠缺吸引力等問題,最終不再獲注資。


總體來說,施政報告2022在文化藝術方面著墨不多,而且整體力度不強,不論對大中小型藝團都欠缺針對性的政策,除了增加資源和培訓人才這些基本措施,很多建議都是舊酒新瓶。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是由新設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以專責局的規模執行,有別於過往交由民政事務局處理,且看會否比以前做得更好。

標記:

Comments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