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疫下藝生活系列4】用科技支援業界——專訪售票平台art-mate負責人盧敏樺


前言:一場世紀疫症令各行各業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表演藝術界當然無法獨善其身,「疫下藝生活」系列訪問業界不同崗位的持份者,冀讓讀者能更瞭解業界的困境。


疫症之下,劇場關閉,藝術表演被逼取消,即使場地得以重開,亦隨時因疫情反覆而再次封場,節目又要取消或改為網上播放。在節目調動的背後,藝團不但要跟表演者、後台工作人員、場地負責人、計劃資助方等溝通,票務處理同樣重要,因此售票平台的服務對藝團的工作和靈活度有不能小覷的影響。在過去一年,art-mate便向眾多本地藝團提供不同的技術支援,不但在票務上給予協助,更積極配合他們的新想法,讓業界能在絕境中開闢道路。


「疫」中帶笑

art-mate由2013年開始運作,主打中小型藝團的演出票務工作,在本地兩個主要的售票平台「城市售票網」(URBTIX,前稱「城市電腦售票網」)及「快達票」(Hong Kong ticketing)的夾擊下,成功殺出一條路,頗受業界歡迎。


然而,隨著節目取消,不但售票而來的收入大減,連來自藝團的廣告也無可避免地減少,但負責人盧敏樺竟說初期是有點開心:「我們公司人手不多,一直都是做到『上氣不接下氣』,反而因為疫情能夠慢下來,多了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她指的「想做的事」,就是各種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例如是對話機械人:現時在art-mate的Facebook專頁的chat box中按入「job」,便會自動彈出一系列藝文職位空缺。


以上只是基本的應用,他們還進一步發展出「virtual docent」,希望能應用在現實的節目中:「例如去年香港藝術中心本來想搞一個pop-up art park,在公園裡放置四個大型裝置如搖搖板,讓人可以去玩,是一個玩味很重的計劃,初時打算利用virtual docent帶用家去玩各件作品,他們可以問virtual docent如果要排隊,哪個最快排完,玩完後又會得到whatsapp sticker,甚至有現場直播的功能,當有藝術家快閃式現身,便可用這個功能通知大家,最後更可做問卷調查。」雖然整個計劃最後因疫情無法舉行,但之後陸陸續續有不同計劃嘗試使用virtual docent,而每個計劃的使用目的都不盡相同,art-mate都會盡全力配合:「這個技術已經做了出來,藝團知道後會去思考如何運用,令技術『evolve』。」


由於art-mate屬於商業機構,因此香港藝術發展局多輪的業界支援計劃一概不合資格,只能獲得政府「保就業」的資助。猶幸的是他們公司規模細,加上辦公室是自置物業,沒有租金壓力,只要量入為出,經濟方面是「還可以的」。盧敏樺說:「我當然希望一切能盡快回復正常,但現時只能很『阿Q』地去想,疫情期間我們無法做平常做開的事情,賺平常賺開的錢,但我們賺了其它東西如時間,藉此做一些平常做不到的事,而這些事長遠是能幫到業界的。」


業界是繆思

現場演出沒有了,甚至連聚眾也不行的情況下,很多事情都轉為虛擬化,art-mate在這期間推出多項服務,除了上述的對話機械人,還有讓觀眾自行斟酌付款購買的自由門票(pay as you wish)、預售未來節目的現金券Coupon Code等,這些主意的來源正正就是業界:「我們跟業界的關係緊密,他們就是我們的繆思,會提出很多天馬行空的要求,慢慢地會發現在不同要求背後是有共同的需要,於是便針對這個需求進行技術研究,看看能否發展出解決方案給業界。」她形容業界願意說出要求,和他們商量是一個開心的過程。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八月至九月初舉辦的「art-mate 2020 網上藝文書展」,那個活動的源起是HKTV mall想舉辦書展,因此接觸藝文界,後來曾被接洽的業界人士跟盧敏樺說價錢太貴,負擔不起:「其實業界囤積了很多『死貨』,很想清貨,加上疫情期間無事做,於是都想搞書展,便問我們能夠幫手。」


因此art-mate與藝文界分工合作,前者著手研究相關技術支援,後者找多些團體參與:「我們本身是售票平台,不是賣書,所以都要試哪種技術可行,最後是用Whatsapp、Payme和shopping cart的方法。」最終書展有超過四十個藝團參加,儘管盧敏樺認為賣的是「死貨」,結果卻是超出她預期,有團體賺到過萬收入,而最好賣的是藝術治癒書籍。


科技融入創作

經歷了一整年,各個藝團由被逼去做網上節目到主動策劃,整個生態正急速改變,盧敏樺覺得現在Zoom、拍片上載至Youtube和Vimeo等已經是標配,但跟創作的關係還有待討論:「現在政府和不同的資助機構都在鼓勵使用科技,未來將出現不同的應用,我是拭目而待的,只是目前未看到非常吸引的作品,可能還需要多些時間給業界做不同的試驗。現階段政府是把科技當成一條橋去做賣點,並非提升藝術本身。」


儘管網上節目將成為潮流,但長遠來看盧敏樺仍相信演出會重回劇場,作為售票平台,現時他們希望能夠成為藝團做Plan B時的堅實後盾,同時定價是大家都付得起的,好讓藝團容易去計劃:「的確這段時期賣票的收入是少了,網上節目的銷情也不及現場表演,所以我們會以『守』的態度去跟大家一起挨。」


保障個人資料

雖然業界前景未明,但可以預期香港的售票平台會有新景象,因為有報導指中資公司「天津貓眼微影科技」奪得康文署票務系統及營運服務為期七年的合約,取代現時的承辦商「購票通」。盧敏樺認為現階段難以估計新承辦商帶來的實則影響,但由於其背景,大家肯定會十分關心將來使用時個人資料的安全問題,相關的討論也會越來越多。


關於這個議題,art-mate打從創立時已經決定不儲過多的個人資料:「我們採取戲院賣票的方法,不需顧客登入網站,所以不會要求性別、年齡等個人資料,只要名字、電郵地址和電話號碼這些基本資料便足夠。」


至於競爭的問題,盧敏樺並不太擔心,畢竟art-mate的定位跟URBTIX不同,主力在非政府場地,不過叫她感動的是,有業界朋友得知康文署票務系統將會易手後跟她說會使用art-mate,是因為想支持本土售票平台:「聽到這句說話是感動的,亦讓我要努力提供更好的服務。」


【疫下藝生活系列1】表演者是一群充滿韌力的人——專訪舞台劇演員張國穎:https://bit.ly/2WT7oBc


【疫下藝生活系列2】一對一交談——專訪攝影師張志偉:https://bit.ly/38zEE72


【疫下藝生活系列3】心繫劇場的黑衣人——專訪後台工作者李玟蓉:https://bit.ly/3rGssIA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