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拉赫曼尼諾夫: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前奏曲四首;《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刊登於《HiFi音響》408期)

拉赫曼尼諾夫: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前奏曲四首;《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Anna Fedorova(鋼琴)、Modestas Pitrenas(指揮)、Sinfonieorchester St. Gallen(樂團)

Channel Classics CCS 42620 2019年錄音 1CD 69:00

或者說Anna Fedorova屬於新世代音樂家也不為過,這不是指她的年紀(1990年出世),而是成名的途徑:網絡。她彈奏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的影片,由2013年9月上載至YouTube後,迄今已有超過二千六百萬的觀賞次數,她也將這項「成績」放在自己的介紹中,加上她沒有得個甚麼重大比賽的獎項,令這點毫無疑問成為她最大的宣傳點,但是她又未至於像Valentina Lisitsa(同樣來自烏克蘭)般如此仗賴網絡來宣傳自己,仍是用傳統的途徑來發展事業。

Anna Fedorova新推出的專輯收錄的是全拉赫曼尼諾夫曲目,此前她已經灌錄過第二與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這次挑戰是較少有機會聽到的第一號。此曲於1891年完成,當時拉氏只是十八歲。在這曲中確實聽出拉氏的音樂韻味,但總覺有點underdeveloped,整體有點散亂。儘管如此,Anna Fedorova與來自瑞士的Sinfonieorchester St. Gallen的演繹仍是頗為動人,第一樂章鋼琴與獨奏樂器之間的對話如像戀人般。在華彩樂段中,她初時極力表現出氣勢,及後轉為旋律感。

中間四首前奏曲可說是間場用,風格各異。例如作品23第1首,Anna Fedorova認為這樂曲是絕望和悲劇,不過聽她的演繹,每當她加速時,總感覺是帶種熱情似的,到完結時才帶有陣陣哀愁。而作品32第5首十分聒靜,適合冥想時聆聽。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拉赫曼尼諾夫最後一套寫給鋼琴的大型管弦作品,令專輯仿如讓聽者經歷拉氏的創作生長歷程。在多首變奏曲中,總覺鋼琴與樂團的表現不慍不火,例如在第十變奏中,雖有強調出著名的〈末日經〉旋律,但聽起來未算緊湊。在最著名的第十八變奏中,他們透過彈性速度來堆疊氣氛,不過每次推上氣氛後,很快便退下來,並不會在高位維持著。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