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新場舊曲與舊場新曲


(刊登於2020年2月3日信報藝文評論)

踏入十二月,筆者看了兩場音樂會,一場在新場地聽經典曲目,另一場則是在舊場地聽全新的音樂。

第一場是在灣仔的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國際禮拜堂聽《彌賽亞》。近年已經有些團體租用這個禮拜堂來排練,但在那裡舉辦音樂會應該是第一次。這次演出由黃日珩指揮MIC Singers和MIC Orchestra,獨唱除了本地歌手葉葆菁、譚天樂和林俊,還有來自美國的假聲男高音Reginald Mobley。

禮拜堂位於皇后大道東,從灣仔港鐵站步行約十分鐘。表演場地有兩層,屬中型的規模,筆者坐在樓下,只見所有坐位的上方都是有蓋,不知是否因此令聲響不太好,音樂偏「乾」——龐大的合唱團和小號聲還好,獨唱和弦樂的聲質都打了折扣。

本地歌手發揮出自身的水準,可惜據知Reginald Mobley來港後便失了聲,雖然在上半場能夠演唱,但聽得出他還未完全康復,有時候聲音好像不太受控,十分勉強,因此下半場他也沒再出場,有份唱的段落都被跳過。筆者在網上看過他的演出影片,知道他水準很高,這次因病無法表現最好的一面,實在可惜。

合唱團陣容龐大,聲部的平衡和融和做得不錯,聲部各自的進入也很清晰。雖然是很長的曲目,但團員到後段也不見疲態,沒有用上「死力」來唱。相反樂團的瑕疵較多,起初時好像未入狀態,小提琴偶有不整齊。

第二場是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欣賞港樂跟爵士鋼琴家上原廣美的表演。筆者早從網上看過上原廣美,對她「大把頭髮」的外型和充滿熱力的演出印象深刻。現場看著她表演,自然會聯想到《交響情人夢》中的野田妹,因為她彈琴時會露出天真爛漫的笑容,樂在其中似的,而且她不時在哼唱,活像Glen Gould,彈得興起時更會踏腳和站起來。此外她更常常望向觀眾,好像跟大家說「看看我怎樣玩吧」。

這次她來港演出多首原創及新唱片中的作品,當中既有跟樂團合奏,也有獨奏作品,有趣的是她跟樂團合奏時不用踏板,反而獨奏時才用上。不過無論有否使用踏板,她對音色的控制,以及樂音的清晰度都是一絕,不論是多飛快的樂段,所有音都是顆粒分明。此外,她對力度的掌控十分細膩,特別是爵士樂非常講究重拍,她準能彈得條理清晰。

合奏的樂曲應該都是上原廣美親自編寫出樂團部分,至少肯定《邁步向前》是完全出自她手筆。於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進修的上原廣美可謂盡得美國爵士精神,作品相當美國化。但最厲害的是即使是不停重覆的短句,甚至是單音,都能夠叫人喝采。

雖說她的台風熱力十足,但在曲目安排上還是有所平衡,適時彈奏較平靜的作品。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曲目是第一首加奏,不但很「應節」地加插一些聖誕歌旋律,上原廣美和港樂的低音大提琴樂師Jeff Lehmberg的jam環節更是使人拍案叫絕。

《彌賽亞》

場次:2019年12月14日 7:30pm

地點: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國際禮拜堂

《一夜爵士:上原廣美》

場次:2019年12月23日 8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