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黃曉明、Angelababy與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現在提起黃曉明和Angelababy,大家都知道二人最近舉行了一場世紀婚禮,同一時間,在地球另一面的波蘭,正舉行五年一度的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這兩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想不到當中有微妙的關聯,而這個關聯就是2000年第十四屆的冠軍得主李雲迪。

事件源自上年十月中,比賽的主辦單位宣佈了評委名單,當中除了Martha Agerich、Garrick Ohlsson等人,還有李雲迪的名字,令他成為大賽歷史上最年輕的蕭邦評委,這段樂聞更被選為2014年香港十大樂聞之首。一年過後,在比賽的頭數天,評審席上都看不見李雲迪的蹤影,原來他去了上海,當黃曉明的伴郎。

這件事引起一些媒體和樂評人的關注,例如美國樂評人Norman Lebrecht在其網站中報道事件,香港也有一些媒體報道(有趣的是它們的source都是台灣樂評人焦元溥的facebook)。而這件事亦引起熱論,一方面說李雲迪大不該,另一方面則說他有他的自由去選擇做甚麼。

筆者當然屬於前者,要知道當評審不只是一項工作,背後更是一份認同和榮譽,認為你有足夠的歷練、藝術內涵和審美眼光,來選出優秀的新人,而作為歷史悠久、世界矚目的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的評審,外界自然對他們有很高的期待,希望他們能為古典樂界選出新的Pollini、Zimerman,成就另一個傳奇鋼琴家的誕生。李雲迪就這樣子缺席頭幾天的比賽,實在辜負眾人的期望。

有人為李雲迪辯稱說好友結婚是一生人一次的事,不去不成。誠然,這論點是對的(我們不知道黃曉明將來會否離婚然後再婚),但筆者認為這是priority的問題,好像「阿媽和女朋友同時跌落海,應該先救哪位」的情景題,先救哪位代表該位是更為重要。現在李雲迪面對的情景是究竟去做伴郎還是當評審,他最終選擇了前者,反映他視演藝界的朋友比古典音樂界更為重要。李雲迪把哪些東西放置在首位是他的自由,只不過,既然他作出這樣的決定,筆者亦只能視他為鋼琴藝人,多於一位鋼琴家。

李雲迪就缺席解畫說比賽共有十七位評審,即使他一人缺席,影響也不大。然而,就像合唱團表演,儘管少了一個人,對整體演出同樣不會造成太大影響,頂多聲量會小了些,大可叫其它人唱大聲一點來「補位」,但團員總不能來一日表演、不來第二天的表演,這是基於對自己的尊重、對合唱團的尊重、對音樂的尊重。

引用焦元溥(哈,又是他)寫於本屆比賽前的文章《在音樂中見到絕美──寫在本屆蕭邦鋼琴大賽之初》:「比賽終究是一時。有人喜歡成名,有人喜歡賺錢,有人喜歡掌權,但也有人願意用自己的時間心力才華和天地對賭,賭一個虔誠用盡努力與悟性,最後能否在音樂藝術中見到『樂曲如天宇浩蕩,音符如同星辰位列』的機會與感動。那是無法言說只能感受的無上境界,悠然處於人情與天道之間,絕美中的絕美。」

筆者不知道李雲迪喜不喜歡成名、喜不喜歡賺錢、喜不喜歡掌權,但可以肯定地說,他沒有「用自己的時間心力才華和天地對賭,賭一個虔誠用盡努力與悟性」來追求音樂藝術中的絕美。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