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隻老鬼的自思

不經不覺,又到了campaign的季節。作為一隻老鬼,每年總會為此回校,看看新莊之餘,也見見其他老友(鬼)。不過,當我坐在台下,手拿著新莊的campaign booklet,看著台上一張張陌生的臉,我真的想不出什麼問題來。

想不出問題,不是因為「無貨」(沒有問題問),而是覺得身為老鬼,所問的問題應該切合自己的身份:我固然可以問他們關於orientation functions的事項,但是,我又不是想做組爸媽,又不清楚現時的制度,我以前的經驗是否還會有幫助?那些問題應該是留給上莊或上上莊問。那麼,我應該問什麼問題才有意思?我應該做什麼才有意思?

當自己是別人的上莊時,和新莊處於同一時代,對當前情況有充足了解,可以教導他們最實用的事,讓他們能盡快接棒。這好像補習老師給學生「吃雞精」一樣,令他們能應付考試。固此,上莊問的問題應該是以practical居多。然後隨著身份逐漸轉變,成為上上莊、上3莊,到後來用「上n莊」概括之,除了說明年紀漸大外,還標誌著時代轉變:人事變、環境變、制度變,變到甚至簡單如n是哪一個數字都弄不清楚。那麼對現況都不清楚,還要拼死地問practical的問題,左一句「你們應該…」、右一句「我們那時候…」,對下莊真的有幫助嗎?抑或是純粹為問而問?還是藉機在炫耀自己,自我陶醉於已逝去的光陰?

我認為,身為一個老鬼,不但輩份老,也應該較老練。畢竟我們有更多的人生歷練。我們夠資格說出上莊對整過大學生涯有什麼影響,對畢業後的生活有什麼影響,甚至是對人生有什麼影響。我們不應該只「見樹不見林」,還停留在批評別人答題技巧差、manner不佳的程度,因為我們明白所謂campaign不過是形式化的過程、一個吹水會:答題技巧好不代表辦事能力高,manner佳亦不能代表什麼。正因如此,我們應用廣闊的胸襟去對代他們:少些批評,多些支持;少些挑剔,多些鼓勵。

因此,把那些經驗和體驗跟新莊分享,比起繼續拘泥於最基本的事,才是一隻老鬼應做的事,才令我們冤魂不息的存在更有意思。

(寫於2011年2月)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