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蕭士塔高維契:第十三號交響曲


(刊登於《HiFi音響》411期)

Oleg Tsibulko(男低音)、Popov Academy of Choral Arts Choir(合唱團)、Kozhevnikov Choir(合唱團)、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樂團)、Kirill Karabits(指揮)

Pentatone PTC5186 618 2017年錄音 1CD 58:13

在政治高壓的環境聽蕭士塔高維契的音樂,總是別有一番滋味,畢竟他一生與史達林和蘇聯政權交纏,在艱辛的環境下尋找創作的空間,在國家、政權和個人藝術追求的選擇之間生存。

第十三號交響曲就是其中一首能夠反映蕭氏如何跟政權抗衡的作品。作品創作於1962年,此時史達林已死,蘇聯國內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寬,於是蕭氏大膽地以敏感的猶太人為題材,創作交響曲。結果仍是惹來領導的打壓,原來參與首演的音樂家在壓力下辭演,雖然首演還是如期進行,但之後有好一段時間沒人敢奏此曲。

這次由Kirill Karabits指揮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灌錄第十三號交響曲饒有意思,因為Kirill Karabits是烏克蘭人,而此曲的標題《Babi Yar》正是指發生在烏克蘭內的屠殺猶太人事件。從第一樂章開始,樂團的演繹可謂是一直處於「低氣壓」,充斥著不安,雖然樂團的演奏未算「爆」,但仍充滿張力。男聲合唱有種粗獷感,至於男低音獨唱Oleg Tsibulko的歌聲放鬆,沒有繃緊的感覺。

第二樂章比較特別,副題為〈幽默〉,意指用幽默面對強權,因此音樂是相對熱鬧,但又不能太輕鬆,以一段小提琴短獨奏為例,他的articulation是很清脆和sharp,是一貫蕭氏的風格。樂團演奏出來的音樂推動力仍是很強,就算音樂暫停,仍感受到那股動力。此外,指揮很懂得「讓位」給獨唱,在獨唱進入前,會降低樂團聲量。

但最特別的是終章,音樂呈現出之前沒有的輕鬆氣氛,藉此達至反諷的作用。樂團的演繹有種古典時期音樂的優美,尤其是弦樂撥奏,既整齊,又不失細膩的變化,一派天真無罪的模樣似的。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