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界需新一輪支援計劃
自1月29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因疫情宣佈「封場」後,香港表演藝術界幾乎處於「停擺」狀態,表演者、後台工作者等人的生計大受影響。一直去到6月19日,場地才得以解封,整整歷時142天,這應該是香港有史以來沒有任何現場表演節目的最長日子(比戰亂時期還長)。
正當以為一切會逐漸回復正常之際,第三波疫情襲來,令康文署再次由7月15日開始「封場」,距離解封還不到一個月。目前最新的情況是場地不會早於八月底前開放。雖然一些大團在九月舉辦的節目仍未取消,但其實有些團體已經作好準備,例如筆者有份參與、原訂十月上演的節目以延至明年演出,康文署原定於本年十月至十一月舉行的「新視野藝術節2020」將會取消,改為特設「(更)新視野」的新平台來展示藝術家的線上和現場演出。
對於新一輪封場,筆者在個人Facebook上詢問友人覺得會在何時解封,不少人都認為要去到明年,可見大家對前景十分悲觀。另一方面教育局宣佈所有學校將暫停面授課程,學生須在家學習,間接地宣佈所有在學校舉行的表演和興趣班「死刑」,對相關藝團和導師是另一沉重打擊。
研究新一輪支援計劃
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境,政府對業界的最主要支援計劃就是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負責的「藝文界支援計劃」。根據藝發局網頁(7月24日更新),計劃自3月20日推出以來,共收到近4,800份申請。截至7月22日,他們已處理超過3,200個非藝發局資助舉辦的藝文計劃及個人藝術工作者的申請,並審批/發放約$1,670百萬(估計為筆誤,應為$1,670萬)的資助,即平均每人獲得約$5,200,餘下還有約1,400多個申請。此外藝發局亦發放了$700萬給予超過300個藝發局「年度資助」、「文學平台計劃」、「優秀藝團計劃」資助團體、資助計劃/委約活動/出版計劃。藝發局本有$5,500萬元,現時發放了約$2,370萬($1,670萬 + $700萬),也就是還餘有$3,130萬。
然而,以上支援計劃只涵蓋至截至6月30日被取消的藝文計劃,未能對應新一波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因此筆者認為當局應檢視及改善現行的藝文界支援計劃,並準備推行新一輪藝文界支援計劃。筆者建議可參考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的做法,他們不計年資、作品數量、活躍程度,一律為其普通及正式會員發放$5,000的特別版權費,藝發局可向已獲發放資助的個人藝術工作者,再發放一定金額的資助,免卻繁複的認證行政行續(利益申報:本人也有從藝文界支援計劃獲得一些資助)。
同時計劃可繼續開放給之前未獲發資助的藝文工作者申請,但申請條件能否放寬?因為之前的計劃只包括因疫情而延期或取消的藝文計劃,但是可能有些藝團早因疫情而沒有計劃在下半年舉辦甚麼活動,自由身工作者自然不會有甚麼「工作機會」。此外,現時的申請表中雖然已要填寫個人銀行戶口資料,但當申請審批成功後,申請者仍要提供銀行戶口證明(如提款卡的照片),給局方核實,此舉有點繁複,何不早在提交申請表時一併提交相關證明?
政府亦可未雨綢繆,研究「藝文電子消費卷」,即待疫情過後,向全港市民派發一定金額(如$500)的有限期(如兩年)電子消費卷,作為誘因,鼓勵市民觀賞和參與文藝活動,既可支援業界,又能推廣藝術,幫助業界盡快走出困局。
另外,筆者的一位自由身音樂教師朋友表示,現時豁免註冊的教育中心,包括興趣班教育中心、琴行,跳舞學校、畫廊、playgroup等,由二月開始得到的補助是零,這個問題極需得到關注,期望有關當局能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