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爾:《彌賽亞》
(刊登於《HiFi音響》409期)
Hans-Christoph Rademann(指揮)、Gaechinger Cantorey(樂團及合唱團)、Dorothee Mields(女高音)、Benno Schachtner(女低音)、Benedikt Kristjánsson (男高音)、Tobias Berndt(男低音)
Accentus Music ACC30499 2019年錄音 2CD 2:16:27
Gaechinger Cantorey是來自德國斯圖特加的一隊音樂組合,既有合唱團,也有自己的樂團,以演奏巴羅克音樂為主,它是由曾多次來港的指揮Helmuth Rilling在1954年成立,現時由Hans-Christoph Rademann帶領。
相信不少讀者聽過《彌賽亞》,但有沒有聽過首演版本?1742年,《彌賽亞》在都柏林首演,及後每次上演《彌賽亞》,韓德爾都會根據演唱者的能力作出修訂,故此《彌賽亞》其實是有多個版本。現時較多演唱的是《彌賽亞》於1743年在倫敦上演的版本,因為那時《彌賽亞》大受歡迎,所以成為最常演的版本。
那麼首演的都柏林版本有何不同?最主要是有幾首歌是由女低音演唱,因為當時表演的那位女低音算是位明星,故安排多些表演機會給她。其它的不同包括部分歌曲的長度調整等。可惜唱片小冊子沒多說明,有興趣的讀者可搜尋John Butt的講解文章。
以上的分別可能過於學究,但有一點是一般人都分辦出來,就是演唱人數很少,每部只有三至四人,跟現在動輒上百人的合唱團相去甚遠,表演效果的分野非常明顯。雖然這個合唱團的人數比首演版略多了些,但分別仍是很明顯。以最出名的〈Hallelujah〉為例,現在常演的版本,在合唱一開聲的地方多是氣勢磅礡,但這個版本卻像是一群天使溫柔地呼喚,感覺十分不同。而且合唱團的水準很高,聲部很融和,彷如「一把聲」。由於人數少了,更能表現細膩而自然的處理,這些是常演版本未必聽到的。
至於幾位獨唱的聲線同樣漂亮,他們的演繹似乎傾向平穩,而非戲劇性,聽起來比較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