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Versailles


(刊登於《HiFi Review》第404期)

亞歷山大.薩洛(鋼琴)

Erato 0190295386429 2019年錄音 1CD 78:12

繼錄製Couperin和Rameau的作品專輯後,法國鋼琴家亞歷山大.薩洛再次回歸法國巴羅克時期的作曲家作品。這次可謂更具野心,因為除了上述二人的作品,還有很多已不為人熟知的作曲家的作品,例如Royer、D’anglebert、Balbastre、Duphly等陌生的名字。這亦反映薩洛對於自己家鄉的音樂文化的尊重與熱愛。

在小冊子中的專訪中,有一條重要的問題,就是薩洛如何看待用鋼琴彈奏這些作品,而不是古鍵琴。薩洛的回答是自鋼琴被發明後,已有人用鋼琴演奏這些樂曲,包括蕭邦,而且Rameau在年輕時已放棄用古鍵琴,因此薩洛覺得用鋼琴彈奏法國巴羅克作品其實是一種傳統。

究竟用鋼琴彈奏巴羅克作品有甚麼不同?一般來說有兩種演繹方向,一種是模仿古鍵琴的聲音和跟隨巴羅克時期的表演手法,另一種是拼棄時代的枷鎖,發揮現代鋼琴的特性。薩洛在這專輯中的選擇是傾向後者。從第一首慢曲《Prélude》中,緩慢的速度讓鋼琴延音的效果更加突出,豐富了音樂的質感,這是古鍵琴難以達至的效果。

另一個古鍵琴難以達至的效果是強勁的低音效果。從和聲學來說,低音從巴羅克時期開始已經是重要的一環,在演奏時要被強調,但薩洛在彈奏部分樂曲時,低音的濃厚程度很誇張,例如Royer的《La Marche des Scythes》,他彈奏出一幅「厚牆」,如像協奏曲般,這絕對是現代鋼琴才能做出的效果。而且當低音消失時,「厚牆」忽然不見了,這是另一個富戲劇感的效果。

當然,除了發揮鋼琴的性能,薩洛本身的技巧也是高超的。譬如在Duphly的《La Phthouin》,他展現出出色的操弄音樂織體和聲質的能力,音樂由重型變得輕柔、自然,過程順暢,甚至在休止時,樂音能自然地迴響起來,使音樂顯得更有餘韻。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