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直向前的黎尚冰


(刊登於Cashflow issue 90)

跟本地資深作曲家與音樂教育家黎尚冰博士訪談,很能感受到她對創作和教育的熱情。當談及作曲時,她很自然地說到自己的教學經驗;談及教育時,她又會流露出對新一代的關懷。整個過程她都眉飛色舞,讓人毫無懷疑,創作和教育就是使她一直向前的原動力。

跨文化的年代

雖然現時古典音樂會演奏的多是從前的曲目,但黎尚冰認為現代人有現代的想法和感受,我們不是處於貝多芬時代的歐洲,因此應該有代表現代的香港音樂。作為一位作曲家,黎尚冰覺得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語言和路向,她表示自己一直都在中西樂融合方面摸索:「我自小便接觸很多類型的音樂,雖然學習的是西洋音樂,但在香港長大,難免會聽到粵曲、廣東音樂等中國音樂,所以對這些音樂都耳熟能詳。我覺得把中西樂融合能夠代表本土文化,因而成為我的創作方向。」

除了把中西樂融合一起,近年黎尚冰正在發掘另一條創作道路──爵士樂:「我很喜歡複雜的和聲,對於我來說,古典音樂如莫扎特的和聲太簡單了,反而十九世紀晚期如德布西的和聲使我著迷。爵士樂的和聲同樣複雜,而且它是功能性的,能夠被解釋。除了和聲豐富,爵士樂節奏感強烈,那種現代節奏感是西洋古典音樂所缺乏的。」她認為現代音樂不應只限於西方樂派的前衛音樂,爵士樂同樣屬於現代音樂。而廿一世紀是一個跨文化的年代,因此她希望能夠將不同文化順暢地結合,讓聽眾從中找到共鳴。

在傾談的過程中,方知黎尚冰過去幾個夏天都專程往美國修讀爵士教學:「在2016年,我和香港教育大學的合約剛完結。其實那時候身體不佳,經常進出醫院,有次在病床上思考自己的將來,我覺得人生應該有其它選項,所以決定不續約(現為兼職教師),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往美國進修。」她報讀的是一個音樂教育的碩士課程,集中於爵士教學上,共花了三個夏季來完成。「雖然我當了多年老師,但我以前修讀的是作曲,而不是教育,我想認識多些那方面的知識,同時學習爵士樂,所以那個課程很適合我,讓我學到一些以前沒有機會學到的東西如爵士樂編曲、教育心理學等。能夠當學生去學習真的非常開心。」黎尚冰笑著說。

放手給樂師發揮

近期黎尚冰的爵士樂創作嘗試是為無極樂團的跨界音樂會「無極爵躍」而寫的音樂。此前黎尚冰經已有跟無極樂團合作,認識他們的能力和風格。「無極爵躍」是樂團首次跟爵士樂團Mo-Men-T合作,這次嘗試跟一直希望把中樂與爵士樂結合的黎尚冰一拍即合。

對黎尚冰來說,這是一次全新的創作經驗:「除了配搭新穎外,他們的最大特色是即興演奏。過往我寫了甚麼,樂手就奏甚麼,但這次我面對的挑戰是如何保留兩隊人的好處,又能讓他們融合一起。我的做法是保持彈性,即使寫了出來的,他們也不一定要跟足,可以隨他們喜好而修改,所以我視作品為團體合作。」她表示她只給予最基本的旋律、和聲及節奏,其它東西如聲音效果便交由樂手決定,出來的效果是她意料之外地「激」。黎尚冰認為一定要放手,讓他們自由發揮:「因為即興是他們的本質,這樣他們才玩得『過癮』,他們玩得『過癮』,觀眾自然會聽得興奮,演出便會受歡迎。」

不想學生似自己的老師

黎尚冰的另一個身份,是一位資深的音樂教育者。在教育界多年,她認為現時中小學生的音樂教育水平參差:「一些來自名校的學生,音樂底子很好;反觀一些基層學生,不是說他們差,而是根本沒有機會學音樂。」此外,就算去到大學程度,雖然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但有不少理論已經忘記了,需要重新教導。她亦認為學生所聽的曲目不足:「面試時會發現很多同學沒有聽音樂會的習慣,所以要鼓勵他們多去聽,而且是去現場聽。」她也明白現在是一個即食的年代,學生對長的樂曲很快失去耐性,因此老師要給他們一些指引,引導他們留意重點。

黎尚冰明言教導音樂要先提起學生的興趣,並鼓勵他們嘗試創作,在創作過程中,他們除了學習到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表達自己。與此同時,透過歷史堂、音樂風格堂,他們能接觸不同風格的音樂,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風格:「如果他喜歡德布西的音樂,他可以寫一首印象派風格的作品,當寫得出一首印象派風格的好作品後,下一步便要由德布西帶到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或是這個時代。」她認為創作風格是逐步形成,不斷摸索而來:「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是永遠在追求下一個突破。」所以她覺得作曲家除了注重技巧外,還要不斷接觸不同的音樂,多閱讀、往外國體驗文化、欣賞不同種類的藝術,這些是每位作曲家應該追求的事。

有趣的是,黎尚冰會慶幸自己學生的作品跟她不相似:「有些老師堅持學生要似自己,變成一種派系似的。雖然有時我會向學生展示自己的做法,但我會鼓勵他們嘗試他們的一套。如果他們的作品似我,代表他們不夠創意。」

黎尚冰這種「無我」的教育理念也許是受到她的教學偶像──Nadia Boulanger(法國女音樂教育家)所影響。Nadia Boulanger的作品不多,但格拉斯、皮亞佐拉等知名作曲家皆為她門生。黎尚冰最希望的是能教導出好的學生,這比起自己創作出好作品,更使她高興。

黎尚冰明白並非所有學生能夠成為作曲家,但她視音樂教育為一種文化承傳,要令學生覺得音樂是一件快樂的事:「他們能否作曲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從音樂中體驗快樂,而我也不過是跟他們分享喜悅。」她笑言自己就是一個「人辦」,無論經歷過甚麼波折,都繼續創作下去,證明音樂確實能夠使人快樂,對生命的看法也會變得正面。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