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再一次認識巴伐洛堤


(刊登於20190916信報藝文評論)

每年由Movie Movie推出的《盛夏藝術祭》都會叫藝術與電影愛好者翹首以待,皆因在這電影節中播放的電影不但多元,而且難以在一般商業電影院播放。今屆的電影中,以《巴伐洛堤:歌劇人生》(Pavarotti)最吸引到身為男高音及歌劇表演者的筆者。

相信年紀稍長的樂迷,就算不是歌劇迷,都會認識一代歌王巴伐洛堤。畢竟他是上世紀商業上最成功的男高音(對,必須強調是「商業上」),跟流行巨星的跨界合作變相在推廣古典音樂,也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作為一位名人及傳奇,關於他生平的書籍和紀錄片已有不少,筆者的書櫃裡都有一部由Francis Hanly執導,2005年推出的紀錄片《Pavarotti: The Last Tenor》。

《巴伐洛堤:歌劇人生》是由拍攝過《有妳終生美麗》的導演朗侯活執導,也許因為導演的名氣和題材,這部新紀錄片備受關注。英國的歌劇雜誌Opera Now六月號在影片於英國上畫前,已有一篇名為《Looking for Luciano》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提出一個重要問題:這部紀錄片能提供甚麼新的材料,讓我們認識巴伐洛堤?

《巴伐洛堤:歌劇人生》中有些材料早已在其它影片中用過,例如巴伐洛堤前經理人Herbert Breslin的訪問片段,訴說自己與巴伐洛堤有共同目標,就是成名;或是談到「Pavarotti & Friends」時,總是訪問樂隊U2的主音Bono,而他講及自己與巴伐洛堤首次接觸的過程——當年巴伐洛堤像「鬼」一樣纏著他,不停打電話要求對方為他作曲,打到連接聽的管家都跟巴伐洛堤混熟,巴伐洛堤又說上天會給Bono靈感,結果Bono果然在某天靈機一觸,寫下一首新曲。其實這些都在《Pavarotti: The Last Tenor》提及過。部分材料要重複使用是有原因,如前者在2012年過世,只能使用舊的訪問片段;至於後者則有加插新的片段,說巴伐洛堤在得到新歌,竟帶同拍攝隊伍拜訪U2,迫使他們在鏡頭前答應共同演出,有趣的是,Bono還要在鏡頭前問巴伐洛堤演出的日子,這立刻引起觀眾一輪笑聲。

用舊材料配上新敘述確實帶來新體會,例如片中有1990年三大男高音音樂會中三人演唱《O Sole Mio》的情況,這段片筆者早已看過好幾遍,也看出三人樂在其中,但這次加上杜鳴高親自說法,然後看著三人盡興地「爆高音」,筆者依舊感受到那份樂趣(順帶一提,這段的音樂剪接做得非常好)。

朗侯活以順敘的手法介紹了巴伐洛堤的一生,說故事的手法順暢,把巴伐洛堤生涯中重要的時刻都挑選出來介紹,如成為「高音C之王」的過程、三大男高音音樂會等。比較新鮮的是他跟不同女子的情感瓜葛,包括自己的女兒、婚外情人Madelyn Renée等。不過此影片不太具批判性,雖然也有帶出巴伐洛堤一些具爭議性的事件,如跟年輕三十載的女子結婚、過於專注流行音樂領域,但只算是蜻蜒點水,更遑論巴伐洛堤一直被指歌路窄(所以不能說他是藝術上最成功)和不懂讀譜的問題,所以某程度來說《巴伐洛堤:歌劇人生》美化了巴伐洛堤的歌劇人生。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