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聲交流
(刊登於信報2018年8月21日藝文評論)
為響應中國所提倡的「一帶一路」跨國經濟帶,世界青少年合唱藝術家協會今年舉辦了「2018一帶一路世界合唱節」,把各地的合唱團及專家聚首一堂,透過比賽、大師班、工作坊和音樂會,達至文化交流的目的。
合唱節請來三隊合唱團來港演出,其中紐西蘭中學生合唱團與以色列莫蘭合唱團在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舉行了聯合音樂會。首先出場的是以色列莫蘭合唱團,他們的規模屬於室內合唱團,是專業的藝術團體。該晚演唱的大部分是自家語言的歌曲,可惜的是場刊沒詳細介紹每首歌(而且他們好像不完全跟場刊上的曲目),他們也只為部分歌曲略作解釋,未能讓觀眾深入認識。
儘管如此,這無阻觀眾去感受那些樂曲的特色,例如第七首歌,不論是當中的阿拉伯音階,或是合唱團富有民族特色的拉腔,都是本地觀眾較少聽到的。除了民族特色外,他們所選唱的歌曲在編曲上也是充滿變化,例如希伯來語演唱的《Let them be Remembered》,當中加入個人朗誦,然後變為聲部朗誦,最後整個合唱團都在朗誦,藉此推高氣氛,之後又變回演唱。他們在最後一曲《Mizmor Layla》加入不同的聲效,除了哼唱外,還有吹氣聲及模仿敲擊樂的唱段,而該曲風格輕快且充滿能量,非常適合留待最後演唱。
下半場的紐西蘭中學生合唱團是另一隊富有特色的合唱團,他們出場的方式已叫人印象甚深:他們分兩排從觀眾席邊唱邊走上台,部分還拿著不同的敲擊樂器,站到台上後他們仍不停自由地舞動,配合歌曲《Kanaval》(嘉年華)的氣氛,也立刻帶起場館的氣氛。
相較以色列莫蘭合唱團,紐西蘭中學生合唱團演唱的歌曲類型廣泛,既有聖樂,也有現代的合唱歌曲如Eric Whitace的作品,當然少不了自家的特色歌曲。他們演唱了《Magnificat》及《Salve Regina》兩首聖樂,若論整體性,他們較以色列莫蘭合唱團略為遜色,但聲量卻大得很,甚至使歌曲的神聖感大減,這不是因為他們人數眾多,而是指揮無意調低聲量。然而,聽過最後兩首歌,便會明白為何他們會唱得很大聲:最後兩首不只是歌,而是他們獨特的戰舞表演。演出戰舞當然需要很大的能量,才能表演出氣勢,因此聲量又怎可柔弱呢?
兩隊表演之間還有本地九龍華仁書院男聲合唱團的演出。他們演唱了兩首歌,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精神面貌,他們極為集中,上身稍為前傾,每位都像訓練精良的士兵,整體的聲音都很雄壯和統一。
最後主辦單位還安排大合唱環節,讓大家融為一體,學習對方的音樂。這次音樂會可說是展現了以色列的多變、紐西蘭的自由奔放和香港的精準,讓各人認識到不同地區的音樂及文化,從而學習到尊重多元,接納彼此之間不同,達至和諧世界。
場次:2018年7月17日 8pm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