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極致輕盈四重奏


(刊登於2018年7月19日信報藝文評論)

飛躍演奏香港在2017/18樂季的最後一場音樂會,為樂迷帶來了北歐組合丹麥弦樂四重奏(Danish String Quartet),這次是該四重奏的香港首演,也是他們世界巡演的首站。雖然名為丹麥弦樂四重奏,卻非所有成員都是丹麥人,當中只有幼時相識的小提琴手於蘭、史韓森和中提琴手納高是來自丹麥,後期才加入的大提琴手夏拉是位挪威人。

這場音樂會的曲目編排富有心思,有如「漢堡包」般,上下兩層「麵包」分別是孟德爾遜的《A小調第二弦樂四重奏,作品13》和貝多芬的《A小調第十五弦樂四重奏,作品132》。這兩首樂曲不但調性相同,前者更是在貝多芬的晚期弦樂四重奏的影響下而創作出來,當中的文字主題「這是真的嗎?」與貝多芬最後的弦樂四重奏中那著名標註「非如此不可?」互相呼應。而夾在兩首四重奏之間的「漢堡」是五首來自北歐的民謠,為音樂會增添地道的「北歐風味」。

四位成員身型高大,有趣的是他們在演奏時都戴著手錶,原因是他們得到丹麥的鐘錶品牌的贊助。該晚上座率頗佳,但在樂章之間有不少觀眾拍手,反映出他們非音樂會常客。

丹麥弦樂四重奏演奏時,四人之間的默契很好,不用太多眼神交流,或是依靠深呼吸來提場。他們開始演奏孟德爾遜作品時,十分柔和,也注重和聲變化,當中細膩的聲量改變相當一致。在第一樂章裡,第一小提琴不乏優美主題,不過擔任第一小提琴的於蘭並非鋒芒畢露類型的表演者,風格偏向平實。在最後樂章的尾段,他們再次展現那種「氣虛」奏法,柔和度和親密感上佳,最後一個和弦奏得很緊密,整體音色更如像手風琴般。

演奏貝多芬作品時,第一與第二小提琴手對調了。此曲同樣以柔和音色開始,丹麥弦樂四重奏繼續展現他們擅長的輕盈奏法,這種奏法很講求四人的整體性和聽力,要把自己的力度調教到跟別人一樣,特別是第三樂章,那份脆弱感彷似祈禱,教人要屏息靜氣來細意品嚐。他們演繹那些瞬間爆發的樂句很到位,只是略嫌大提琴有時會用力過度。史韓森所擔任的第一小提琴,雖然同樣不算炫耀的類型,但個人風格較於蘭突出,而且音色很圓滑。

至於上半場完結前的五首民謠各具特色,擔任第一小提琴的史韓森在每曲前都略作介紹,明顯有心推廣自家地區的音樂(他們加奏的也是丹麥作曲家尼爾遜的作品)。第一首《錯過一場夢》用了弱音器演奏,柔和的氣氛適合丹麥弦樂四重奏的特質;《來自多羅泰阿的波蘭人》比較急快,並帶點吉卜賽味道,但他們的演繹不夠奔放;《睡蓮華爾茲》的旋律有不少裝飾音,雖然是三拍子的音樂,但大提琴的奏法不強調「重—輕—輕」的形式;《五隻綿羊,四隻山羊》的主題旋律和結構簡單,有種童真的感覺,讓人會心發笑,大提琴的切分音增加樂曲的玩味;《不再照耀你》的第一小提琴拉奏急促的樂句,其他則以長音伴和著,中段第二小提琴把弓移近琴碼(sul ponticello),拉奏出奇特的音色,樂曲從此段慢慢建立起來,並推往高潮。

場次:2018年6月3日 8pm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