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維多利「雅講」情懷


(刊登於2018年6月27日信報藝文評論)

由舊中區警署改建而成大館,自2007年宣佈活化後,終於在今年五月底正式對外開放,旋即成為參觀熱點,畢竟它位於中環,交通便捷,加上充滿特色的監獄,非常具吸引力。同時,大館安排了多種表演於館內各處上演,以增加吸引力,當中包括一舖清唱的無伴奏說唱劇場《維多利雅講》。

《維》在大館中的「賽馬會立方」裡演出,跟位於其對面的「賽馬會藝方」一樣,是一個富現代感的建築,與其他古典的建築形成對比。不過它位於大館的最後方,雖然大館內有些電子屏顯示地圖,但整體的指示不算多,特別是附在牆上的路標完全沒有提及賽馬會立方,加上路窄,讓初到者懷疑是否正確的路,友人甚至在職員的指示下,反而走了些冤枉路,希望大館日後能有所改善。

據知賽馬會立方屬於多功能表演廳,迴響不多,聲音比較乾,大約能容納二百多名觀眾。《維》是網上免費登記入場,事前所有場次都已額滿,場刊也是從網上下載。

演出長約五十分鐘,分為序章及十個樂章,共有三男一女的表演者,由伍卓賢創作音樂,岑偉宗填詞及擔任編劇,伍宇烈為導演和編舞。作品定性為「說唱劇場」,是因為除了演唱外,還有不少講故事的橋段,配合「講」的主題。《維》貫徹了一舖清唱過往作品的特色,例如開場的場規廣播,以往常用出人意表的方法表演出來,這次則以充滿特色口音錄播出來,同時四位演員跟觀眾寒暄一番;過往欣賞一舖清唱的演出,經常看到演員經常除了走動,也要不停搬動道具,這次主要是搬動椅和凳子,拼砌出不同的組合。《維》部分橋段與舊作頗為相似,譬如訴說獅子山故事一段,跟《石堅》中靈龜故事很相似。

一舖清唱過往作品多以意念先行,故事性較弱,相對完整的作品應該是同樣出自岑偉宗手筆的《大殉情》。這次岑偉宗開宗明義說明為避免《大殉情》的套路,放棄了「劇」,因此樂章之間並無關聯(除了終章回應了第一樂章),甚至能隨意調動。撇開這點,岑偉宗的妙筆確實精采,單是玩諧音已使人拍案叫絕,例如〈榮華立搶〉這樂章,標題已富香港特色,內容又在諷刺港人怕執輸的性格。

《維》的歌曲同樣非常有水準,印象最深刻的首選〈獅子山下留〉,曲詞明顯根據〈獅子山下〉改變而來,起首歌曲便是「人生,總有歡喜總有樂趣有繽紛點綴」,音樂也模仿原曲,更厲害的是主唱者陳智謙,他模仿羅文的唱腔幾可亂真。不過,《維》中每逢演唱感傷的歌便調暗燈光,到輕鬆的歌時又把燈光調亮的做法過於著跡,其實只需有到位的歌詞、動聽的旋律和優秀的演繹(作品本身已具備這些條件),就能夠引導觀眾的情緒,不必借用燈光效果。

作為小品,《維》是不錯的作品。但話說回頭,《維》講述今非昔比的情懷這個主題,其實在前作《這夜免收人頭費》、《香.夭》中採用過。雖然這主題屢試不爽,特別是香港當下的環境,更讓人懷念昔日的美好,但過度沉溺過去也非好事,期待藝術家能立於當下,面向前方,創造出新經典,引領觀眾邁向將來。

場次:2018年6月1日 8pm 大館賽馬會立方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