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讓人相信的歌劇演出


(刊登於2017年8月16日信報藝文評論)

曾聽過一些導演說過,演戲的其中一個難處是所有觀眾在進場前,已經知道台上的一切都是假的,是演出來的,至於歌劇演出的難度更高,因為觀眾很清楚劇情,所以要令他們相信台上演員的情感是真實的,從而感動他們,很考藝術家的功力。七月在Royal Opera House上演的《Otello》便做到這點。

本來想去看Kaufmann首次飾演的Otello,可是他實在太紅,即使筆者在網上預購門票,他所有的演出場次均已一票難求,只好轉看cast B的Gregory Kunde。這次演出的導演是Keith Warner,他把時代背景設於古代,但沒把Otello塗成黑人。歌劇開場時,他安排飾演Iago的Željko Lučić站到台前,然後擲下手中的面具,此刻音樂才奏起,台後降下甲板,合唱團魚貫進場,整個畫面相當具氣勢。

從走位調動來說,Keith Warner的風格偏向傳統,通常都是站著唱歌,特別是合唱團,不用走來走去,在熱鬧的飲酒和混亂的打鬥場景,動作部分都交由舞蹈員負責。這種調度令台面調動變得較為靜止,但可活動的大型布景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主要的佈景是兩旁各三幅高牆,能因應場景而有不同的配置組合,改變舞台的空間。在飲酒場景,高牆如像跳舞般不停左右滑動,配合狂歡的氣氛。

導演也有採用意象這些較現代劇場語言。最重要的意象是面具,它的概念來自Iago的知名詠嘆調〈Credo in un Dio crudel〉,當中他說正直的人都是假的,導演借此指向Otello。在第二幕中,逐步崩潰的Otello望向鏡子,映照出來的竟是一個戴著面具的人。直到第三幕完結時,他完全崩潰,立心要殺死妻子時,Iago為他戴上面具,象徵英雄已經墜落,正直不再。

雖然名氣遠不及Kaufmann,年逾六十的美國男高音Kunde也絕非省油的燈。他甫出場已經要唱上high B,聲音雄厚,非常具英雄氣概和壓場感。特別的是他亦有演唱羅西尼的歌劇,所以他有駕馭快速樂句的能力,也就是說他的聲線兼具戲劇性和輕盈兩種特性,非常靈活,故此演唱情歌時,他的演繹有抒情男高音的感覺。事實上他的高音有點像Pavarotti,只是相對較陰暗。

當晚另一亮點無疑是Željko Lučić,作為整套悲劇的幕後黑手,Lučić單靠聲音已經演活了這位奸險的角色:當他慫恿Roderigo去打Desdemona的主意時,他的演繹是恩威並施,讓人覺得不得不順從他;他用虛的語氣演唱時,充滿危險似的,總令人不寒而慄,完全使觀眾相信他是陰險無比的毒蛇。他和Otello在第二幕完結前的二重唱非常精彩,仿如兩位伯仲之間的絕世高手拼盡全力較勁,叫人看得熱血沸騰。不過Iago在這個版本的下場是被補,而不是逃之夭夭。

其它角色的水準同樣非常高,合唱團層次分明並能唱出情感來,兒童合唱團意外地身高較高和大聲。不得不提是指揮Antonio Pappano,雖然雙手不停地舞動,但落手十分精準,能令樂隊非常配合到歌手。

場次:2017年7月12日,7:30 pm,Royal Opera House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