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定禮正樂的音樂會


(文章原載在《HiFi音響》373期)

近年發展穩步上揚的香港合唱團Die Konzertisten,在三月參與了香港藝術節的歌劇《紅樓夢》演出後,在四月回歸「老本行」,演出早期的聖樂作品。這次請來英國學者畢特來指揮,並由古樂團Cammer Musicus伴奏。雖然音樂會明言為《聖約翰受難曲》,但演唱的不只是這套巴赫巨作,音樂會亦不是一場普通的表演,而是嘗試重塑受難日晚禱禮儀。

筆者月前才評論過畢特指揮Dunedin Consort的《聖誕神劇》錄音,從中感受到他十分學究的風格,當中很多決定如編制都是有歷史根據的,這場音樂會的流程基本就是根據他2013年的錄音,於《聖約翰受難曲》前後加添數首樂曲,更在場刊附印眾讚詩的樂譜,仿效當時的禮儀,讓觀眾一同歌唱。

音樂會分別以巴赫的《高懸十架歌》和《齊來謝主歌》開始和作結,兩首歌同樣先由楊欣諾以管風琴彈奏,之後才由合唱團清唱。大概是不習慣,加上是德文歌詞,觀眾們一開始不大開口同唱,直到最後才有些人敢唱出聲來。

楊欣諾彈奏了布克斯特胡德的《升F小調前奏曲》後,才開始演唱《聖約翰受難曲》。樂曲最重要的獨唱非傳道者莫屬,這次由英國男高音布頓負責。唱歌時雙腳慣以微屈的布頓,聲線靈巧輕鬆,上高音時能立即轉用頭腔而不費功夫,完全感受不到用力或過緊的情況,而且咬字清晰兼具韻味,最後兩段很長的宣敘調不覺沉悶。可惜是整個樂團為他伴奏時,他的聲音有點被掩蓋。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假聲男高音潘子健身上,有時他大概為了抗衡樂團而加強力度,卻適得其反,影響聲音的質量。

另一要角是飾演耶穌的胡永正。經常演唱這角色的他可謂得心應手,十分穩定和富感情。當他「死」後,便走到合唱團一同唱歌,名副其實的「與世人同在」。女高音劉卓昕以較短促的咬字和富跳躍感的演繹表達出喜悅之情,雖偶有音準問題,但演出場地完全發揮到她甜美聲音的長處。至於飾演彼拉多的林俊的發揮同樣不俗。

畢特需兼顧指揮和彈古鍵琴,有時左手在彈琴的同時右手正要指揮,還得抽時間翻譜,時間的掌握是另一番功夫來。他的指示簡單清楚,合唱團與樂團同演時多集中在前者身上。DK對演出這類作品的經驗豐富,聲部交錯的結構演繹清楚,可惜女低音人數較少,四聲輪唱時明顯較弱,而男聲的進入整體較具自信,他們部分樂段的演唱實不下於唱片錄音,直至最後也不見疲態,是技巧的表現。

場次:2017年4月23日 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 3pm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