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情不再
(刊登於2017年4月13日 信報 藝文評論)
去年重演《大殉情》時,一舖清唱已經預告今年三月底將上演新作《這夜免收人頭費》。跟以往的大型製作一樣,除了四位駐團藝術家外,還請了其他演員參與演出,這次共有二女七男的表演者。不同的是,過往合作的創作人都是具一定經驗的,例如黃大徽(《夜夜欠笙歌》),今次則是由新進的音樂創作人盧宜均和自家的劉兆康「擔大旗」,前者負責音樂創作,後者負責文字創作,二人共同負責全劇的概念構思。
劇名所指的人頭費是卡拉OK收取的費用,全劇就是圍繞「K房」內的眾生相而展開,一眾演員在台上呈現「唱到走音」、「搶住唱」、「升key」、「cut歌」、「跟不上歌詞」等情況,叫人會心發笑。而選取這個題材的好處是,除了唱K是很多港人的集體回憶,容易引起共鳴外,還能讓唱歌在舞台上「合理化」,正如《大殉情》的故事是一個歌唱比賽來的。
《這》應用了很多曾在舊作中使用過的意念和舞台手法。譬如用自己的方法去「表演」場規便曾在《大殉情》中用過;在歌與歌之間加插廣告和新歌推介的橋段同樣令人想起《大殉情》;不停搬梳化椅的手法曾見於他們參演過的《梁祝的繼承者們》。角色身分經常轉換的曖昧性與舞台走位仍是一貫的「一舖」風格。當然,其中亦不乏一舖式笑話:例如推介新歌〈原諒他們這麼姍姍來遲〉,正是遲到者入場的時候,也就是借機幽他們一默。
在開場時,一眾演員已道出「時間」、「演進」等字眼,明顯是要在唱K的故事上加添時代變遷的主旨。《這》一劇將三五知己一起去唱歌,到情侶去談情,再到「K情」減退,人們拿起結他到街上busking,卡拉OK因生意不佳而結業等情況一一放在舞台上,表達出時光流逝的傷感。
到中段他們透過不斷的重複而將搞笑演進成無意義的讀白,戲劇的氣氛轉趨嚴肅。為突顯今非昔比,創作者以幾組演員的情景作對比,例如劉榮豐和李安琪以情侶身分唱出〈寄情花語〉,後來二人主唱的〈是夜是誰〉時已不在一起了,藉此把分手的悲哀與K房沒落的無奈重疊,之前的笑料也不復見。
然而全劇的結構有點頭重腳輕,到後半段基本是歌接歌,之間不像前半段有對白和情節將之連接。全劇以歌詞「來吧放手╱當天悲喜不會白走╱始終一天好天氣」作結,寄詞來展望將來,略嫌過於大路和直白。
《這》共有十首歌,全是原創歌,而且全都很有水準,殊不簡單。本以為有些歌會仿舊風格,但所有歌富現代感,開首的〈千古絕唱〉更有點像Pentatonix的歌般聲效豐富。除了個別歌曲的個別段落稍有不穩,演唱部分整體來說是十分精采。不過節拍相當強勁的〈面具〉,兩位男歌者的表現不及張國穎狂野,令表演的能量配不上如此搖滾的歌曲,亦使觀眾感受不到應有的氣場,因此唱完後看首演的觀眾沒有拍掌。反而張國穎之後獨唱同樣搖滾的〈Supernova〉,其夠放的演繹旋即引來觀眾的掌聲。
場次:2017年3月31日 香港大會堂劇院 8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