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小提琴家
(文章刊登於JMEN 2015年12月號)
筆者很喜歡閱讀不同樂團或藝術節的節目手冊,因為能夠知道將會有甚麼節目上演,或有甚麼藝術家來港獻技,總教人萬分期待和興奮。而計香港管弦樂團和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第三個具規模的職業管弦樂團——香港城市室樂團(City Chamber Orchestra of Hong Kong,CCOHK)終於公佈了新樂季的節目,筆者當然第一時間參詳一番。
首先引起筆者注意的,是樂季手冊的封面上正在「引火自焚」的樂團首席指揮Jean Thorel(笑)。然後打開手冊,便赫然發現一張俊俏的面孔。原來這位帥哥叫做Charlie Siem,是樂團開季音樂會的表演嘉賓。再仔細看介紹,他果真是時裝模特兒。筆者腦中立即閃起另一位小提琴家David Garrett的名字,那位外號「古典音樂界的David Beckham」在學時也是當模特兒來賺取學費。不同的是David Garrett現在的型象是一頭飄逸的金色長髮,配上滿臉的鬚根,像個搖滾明星多於古典音樂家。而Charlie Siem就是西裝骨骨,打扮一絲不苟,頭髮跟踢完比賽的C朗拿度的一樣貼服,一派紳士的模樣,單看照片也好像聞到他身上高級古龍水的氣味。筆者又發現Charlie Siem原來是億萬富翁之後代:他既是富二代、又高大英俊、又有音樂才華,簡直是夢寐以求的人生,叫筆者怎能不入場看過究竟,「葡萄」一番?
是次音樂會共有四套樂曲,開場的是葛利格的《霍爾堡組曲,作品40》。挪威作曲家葛利格為國民樂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包括《皮爾金組曲》。這套樂曲原是鋼琴作品,及後改編成弦樂團版本,共分五個樂章。霍爾堡是指於1684年在挪威出世的文學家和劇作家Ludvig Holberg。為了紀念他,葛利格以Ludvig Holberg時代的音樂風格創作《霍爾堡組曲》。CCOHK選奏這套樂曲,除了是作暖場,更能以挪威的音樂作品來歡迎挪威裔英國籍的Charlie Siem。
當晚負責指揮的是Ken-David Masur,他沒有用指揮棒,但指揮動作誇張,加上非常高大,有助他將指示傳遞給樂手,所以樂團的進入很整齊肯定,也能跟隨Ken-David Masur作出相應的變化。雖然這樂曲是仿古的創作,但Ken-David Masur的演繹頗著重戲劇化,像在處理浪漫時期的作品。至於樂團,大概還未完全進入狀態,密集音的樂句不太清楚,表現(特別是第三樂章)有點拘謹。
接下來就是該晚的主角Charlie Siem出場,與CCOHK合奏佛漢.威廉士的《雲雀高飛》。大家可能對作曲家的名字感到陌生,但相信一定有聽過他的一首名曲:《綠袖子幻想曲》,也就是想當年考公開試聆聽部分時聽到的音樂,便是由這位近代英國作曲家改編民樂而成。《雲雀高飛》亦是佛漢.威廉士的代表作之一,跟上一首一樣,《雲雀高飛》與文學有莫大關係,作由家的創作靈感來自英國詩人George Meredith的同名詩作。佛漢.威廉士在1914年完成作品,本來這是寫給小提琴與鋼琴,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被徵召入伍。戰爭結束後他重新把作品改編成小提琴與樂團版本,並在樂譜的序言上加上George Meredith的詩作的部分句子。
究竟來自英國的Charlie Siem如何演奏英國的樂曲?他的音色柔和優雅,力度控制得不錯,令演繹更添細膩。要挑剔的話,尾音的修飾可以再好些,另外觀感上他做揉音(vibrato)時手腕頗硬,好像很用力似的。樂團在寂靜樂段的襯托為Charlie的演奏加分,令他的琴音像一隻雲雀在萬里無雲的天空中飛翔。特別一讚是Ken-David很好地把樂團和獨奏者連結起來。
半場過後又是CCOHK表演的時間,大概是想跟上一首曲目作呼應,他們選擇演奏另一套跟雀鳥有關的作品:雷史碧基的《鳥》。來自意大利的雷史碧基擅長以音樂描繪事物,他的羅馬交響詩三部曲《羅馬噴泉》、《羅馬之松》及《羅馬節慶》,就是用音樂描述羅馬的不同事物在不同時候的情況。共有五個樂章的《鳥》,顧名思意,就是關於幾種雀鳥,而且此曲跟《霍爾堡組曲》一樣,都是以古時的音樂風格(文藝復興和巴羅克時期)創作而成。
這回樂團的整體狀態明顯有所提升,雙簧管手Leanne Nicholls(也就是CCOHK的創辦人)的一段獨奏叫人留有印象。但第一小提琴在高把位拉奏的樂段還需加倍努力。另外筆者略嫌第一樂章中代表布穀鳥的音樂動機奏得過柔,差點令觀眾錯過作曲家設計的伏筆。不過第四樂章的演繹頗佳,從觀眾的反應看來大家都喜愛CCOHK的演繹。
最後一曲是Charlie Siem演奏拉威爾的《吉卜賽音樂會狂想曲》。儘管拉威爾被認為是法國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樂曲絲毫沒有印象派風格應有的朦朧感覺,取而代之的是吉卜賽人自由奔放,乃至狂野的熱情,跟之前演奏過的優雅、田園味道濃厚的曲目大相逕庭。有趣的是,佛漢.威廉士曾在法國短暫地跟拉威爾學習,所有說這場音樂會的所有選曲在明在暗都是有關聯的。
對於Charlie Siem來說,這曲可說是要「見真章」,因為之前的《雲雀高飛》技巧上不算很難的作品,但這首《狂想曲》就是徹頭徹尾的炫技之作。Charlie Siem一開始便先聲奪人,營造出強烈的氣氛,為之後一大段無伴奏的獨奏打好基礎。也許難得很高,Charlie Siem演奏時非常集中,每個音都拉奏得很清楚,即使是最尾的衝次,也毫不含糊。他的左手撥弦(left-hand pizzicato)純熟且有力。筆者要再次稱讚Ken-David Masur,他不時瞪著Charlie Siem,盡力跟隨他的速度,特別是Charlie Siem全程集中演奏,無暇與指揮交流,因此更考驗Ken-David Masur的功力。
最後Charlie Siem加奏了一首他親手改編的短曲,這曲全是雙音(double stopping),聽下來有點巴羅克音樂的風格。聽罷該晚的音樂會,筆者看著台上高大英俊、又有音樂才華的富二代Charlie Siem,只能說一切都非常完美。
場次:2015年11月21日 8pm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