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評《尼爾遜.弗萊瑞鋼琴演奏會》


《尼爾遜.弗萊瑞鋼琴演奏會》是「喝采系列」下半年度的頭炮。該系列經常邀請國際級的鋼琴家來港表演。弗萊瑞年幼時經已成名,音樂會文宣上引用了當年的一句「鍵盤上的年輕猛獅」,加上他來自熱情奔放的巴西,或許令人以為他的彈奏風格同樣是熱力四射,但實情是完全相反。

上半場的曲目是兩首鋼琴奏鳴曲,分別是莫扎特的《A大調第十一鋼琴奏鳴曲,K三三一》和貝多芬《C小調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作品一一一》。莫扎特一生創作了十八首鋼琴奏鳴曲,這首K三三一應該是最有名的一首,因為第三樂章就是耳熟能詳的《土耳其進行曲》。弗萊瑞就是在四歲時,選彈了這首樂曲而被受注視。

弗萊瑞選擇的速度較一般的稍快一點,其音色很優雅,顆粒性很高,彈奏 running 時每粒音都是清清楚楚,叫觀眾聽得舒服,而且他的演繹層次感很好,例如彈奏重複的樂句時會彈得較柔,彈奏第三樂章時,弗萊瑞明顯強調左手琶音和弦部分,用意是突出土耳其樂隊的敲擊聲。可惜他竟在這知名樂章發生小失誤,相信難以逃過觀眾的法「耳」。

接著是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這是作曲家最後一首鋼琴奏鳴曲。樂曲先以一段〈莊嚴地〉的引子開始,雖然隨後的〈快板〉標示為「有活力及熱情」,但弗萊瑞的演繹毫不誇張,完全談不上刺激。樂曲的力量是從快速的樂句中積聚,多於爆發性的「挫琴」,到了樂章尾段才變得較為戲劇化。第二樂章由主題與八個變奏組成,弗萊瑞以平靜的方式彈奏,直到以附點音符為主的變奏(聽下來頗有爵士味道)才變得奔放,但往後的段落大體上仍是小心翼翼。不得不提最後的長顫音,曾有音樂雜誌把這個長顫音選為最難彈的顫音之一,弗萊瑞雖彈得清晰,但偶然會斷開來,畢竟弗萊瑞已是七十歲,技巧有所退化在所難免。

聽罷上半場,筆者已覺得弗萊瑞的琴觸與音色十分悅耳,抒情性強,但對樂曲的演繹變化不多,彈奏風格頗為一致,這點在下半得以印證。下半場的曲目眾多,風格多元,既有浦羅歌菲夫的《瞬間的幻影(選段)》、葛拉納多斯的《嘆息、少女與夜鶯》、蕭邦的《升F大調船歌》、《兩首馬祖卡舞曲》和《F小調第四敘事曲》。明顯下半場的重點是蕭邦的樂曲,有了上半場的經驗,不難想像以他的演奏風格,絕對能將樂曲的抒情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果真弗萊瑞的蕭邦悅耳非常,令人賞心悅目。

但是當他彈奏其它曲目時,不論樂曲本身的氣氛是活潑的,還是淘氣的,他的處理仍是偏向抒情的。這是有趣的情況:正當大眾經常期望鋼琴家以該作曲家的風格或該作品的時代風格來演繹,弗萊瑞卻反其道而行,以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演奏,也許有人會認為他不忠於原著,但他確實以自己的方法把彈得非常動聽,也許,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光是這點便值回票價。

場次:2015年9月8日,8 pm,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