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古典音樂(三)
《雛妓》:莫扎特的Divertimento in D, K.136
《雛妓》無疑是一個話題作,大家對蔡卓妍的破格演出和她的一句「我有俾你屌架」印象深刻。至於音樂的部分,配合角色名字而選用的一首經典金曲Que Sera, Sera非常貼切,但大家可曾留意到當中曾出現一小段的古典音樂?這是當蔡卓妍初到新中學,幾名學生正在合奏,奏的正是莫扎特的Divertimento in D, K.136。
Divertimento譯作嬉遊曲,曲如其名,此樂種用作娛賓,主要在上流社會或宮廷社交、喜慶場合中演奏,說白一點就是背景音樂,因此曲風以輕鬆、輕盈為主。Divertimento是一種組曲,但沒有規定的曲式、配器和樂章數量,盛行於十八世紀,惟後來逐漸「式微」,大概是因為十九世紀貴族開始沒落,Divertimento的市場變小,作曲家亦逐漸投進表達自我情感的浪漫主義中。直到近代,因復古之風而引起作曲家創作Divertimento的興趣。
說到Divertimento,莫扎特的Divertimento in D, K.136應該是最有名的一首。創作於1772年,莫扎特剛從意大利遊歷完畢,返回老家薩爾斯堡,當時他還是一名十六歲的大男孩,正在磨拳擦掌,希望闖出一番事業。Divertimento in D, K.136既可由弦樂團演奏,也可由弦樂四重奏拉奏。它與其它兩首Divertimento K.137,K.138合稱作三首Salzburg Symphonies(K.136就是Salzburg Symphony no.1),雖說是symphony,但嚴格來說它並非symphony的規格。
《發條橙》:羅西尼的William Tell Overture
說到電影中的古典音樂,怎可不提電影大師Stanley Kubrick的作品?Stanley Kubrick擅於直接套用古典音樂於電影中,兩者配合得天衣無縫,很難想像他的電影如果沒有了古典音樂會是怎樣。
Stanley Kubrick的電影有很多採用古典音樂的例子,最經典的當然是《2001太空漫遊》的Also Sprach Zarathustra與《發條橙》的Symphony No. 9。不過這次想說的是《發條橙》中的另一個例子:羅西尼的William Tell Overture。
大家對這首樂曲想必絕不陌生,Stanley Kubrick的用法也相當有趣:主角從唱片店帶了兩名女孩回家覆雨翻雲,Stanley Kubrick用fast forward的手法交待「戰況」,背景音樂就是經過電子化的最後一段William Tell Overture。
William Tell Overture是羅西尼的歌劇William Tell的序曲,該歌劇也是作曲家39套歌劇的最後一套,話雖如此,他之後還繼續創作不同類型的作品。William Tell的故事改編自席勒同名詩劇,講述了13世紀瑞士英雄William Tell協助瑞士人反抗奧地利暴政的事蹟。不過這套歌劇很長,現在難以欣賞到完整的版本,但這首序曲依然是歷久常新。樂曲最為人熟悉的是當中的終章,代表瑞士軍隊在慶祝勝利。這段音樂經常被引用,除了電影外,最出名的例子當然是賽馬會都用作主題音樂,甚至連其它作曲家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這段音樂,例如蕭斯塔高維契的Symphony no. 15 1st movement。
《皇上無話兒》:貝多芬的Symphony no.7 movement 2
根據某網站的統計,貝多芬的作品是在電影中被引用次數最多之一。無他,貝多芬的音樂確實是太有名,特別是幾首真的有名的交響曲: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合唱」。不過這次介紹的是很受歡迎,卻因無名而被人忽略的第七交響曲。
若讀者看過《交響情人夢》,便必定聽過第七交響曲,因為它的片頭音樂就是當中的第一樂章。其實第七交響曲被演奏的次數不下於以上四首,甚至可能比第三還要多。貝多芬在1812年創作此曲,當時正值法國大革命,音樂首演後大受歡迎,特別是莊嚴的第二樂章,旋即被熱情的觀眾要求加奏。有趣的是,四個樂章都沒有用上慢板、行板的速度記號,較慢的第二樂章也是用了小快板(Allegretto)。其餘三個樂章除了速度較快,亦洋溢著歡樂的氣氛,難怪華格納會用「舞蹈的神化」(Apotheosis of the Dance)來評價此曲,甚至有人把這首交響曲冠以「巴卡斯」(Bacchaus)的名字,也就是希臘神話裡酒神的意思。對於當時處於局勢動盪的觀眾來說,這首正面且燦爛的音樂,正好給他們得到逃離現實的片刻歡娛。
有兩則關於第七交響曲的小故事。一)美國指揮家Bernstein最後的表演,就是指揮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貝七。二)若有團員身故,Philadelphia Orchestra會在練習時播放第二樂章。
《沉默的羔羊》:巴赫的The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說到電影中經典智慧型罪犯,《沉默的羔羊》中的Hannibal絕對會榜上有名。這位吃人狂魔既殘酷,又擅於計謀,還冷靜得叫人懼怕,他的逃脫大計設計得完美無瑕,但這一幕最精景的部分不是Hannibal咬向警衛的面,而是一直在播放的The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Hannibal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犯案固然使人對他的行徑不寒而慄,但出奇的是巴赫的音樂與Hannibal的氣質竟會是如此匹配。大概因為是巴赫也是一位擅於計算的作曲家,他的對位法(counter point)技巧無出其右,每一步都計算得十分精準,這點與Hannibal不謀而合。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是大師晚年的代表作,同時是主題與變奏(Them and Variation)這種曲式的一套重要作品。樂曲出版時,巴赫稱它作《包括一首詠嘆調及其變奏的鍵盤練習曲,為有兩個鍵盤的羽管鍵琴而作》,Goldberg Variations這名字是巴赫死後由他的傳記作者Johann Forkel改的。
作為巴赫的代表作,Goldberg Variations反映出作曲家極富邏輯和對稱的作曲風格,它包含了一首詠嘆調和三十首變奏,最初的詠嘆調會在最後重現,形成首尾呼應的結構,因此The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是一套共三十二首樂曲的組曲。三十個變奏是根據詠嘆調的低音聲部的和聲進行(Chord Progression)而進行。這些變奏三個為一組,每組的最後一個變奏均為卡農(變奏30除外)。而變奏30為一首Quodlibet,意指將數段旋律混合而成的音樂,巴赫使用的是兩首德國民謠《我離開你很久了》(Ich bin solang nicht bei dir g'west, ruck her, ruck her )和《生菜及蕪菁令我生厭,有著母親烹調的肉,才會令我久留》(Kraut und Rüben haben mich vertrieben, hätt mein' Mutter Fleisch gekocht, wär ich länger blieben)。
有關Goldberg Variations更詳細的解說,讀者可閱讀邵頌雄的著作《樂樂之樂: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