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何 Opera in Cinema 不如 NT Live 那樣紅?


Opera National de Paris.JPG

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 of Great Britain)在2009年推出 NT Live 計劃,將劇院內上演的戲劇以高清攝錄,並傳送至各大劇院,播放給更多的觀眾觀看。這個計劃上年登陸香港,播放了三齣劇目,結果大收旺場,特別是《科學怪人》(Frankenstein),叫好又叫座,一再加場,媒體上不乏報道,在本地劇界也成為一個話題。

筆者也看過《科學怪人》,也看過部分將於今年上映的劇目,它們確實是精采之餘,又不乏賣點,相信今年的反應亦會不俗。然而,作為歌劇愛好者,筆者不禁在想:早在 NT Live 之前,香港電影院已開始播放現場錄製的歌劇,為何 NT Live 如此成功,反而 Opera in Cinema 好像沒怎被討論過?

跟 NT Live 一樣,Opera in Cinema 的出現,無非是想拓展觀眾,擴張市場。特別是歐美古典樂界正面對日益嚴重的財政壓力,開支龐大的歌劇院更是屬於「高危一族」,削資、減薪的消息時有所聞,例如英國的 English National Opera 的政府資助將會大幅削減近 30%(詳見報道:Cut in funding for English National Opera)、美國的大都會歌劇院要求知名歌星自願減薪(詳見報道:Met Asks Stars to Share Fiscal Pain)、美國的 San Diego Opera 更一度傳出 2014 年後結業,及後集資成功才得以繼續運作(詳見報道:Amid Choruses of Despair, an Aria of Hope)。可見在華麗歌劇舞台的背後,潛藏著一個大危機。

為了生存,歌劇院扭盡六壬,大型而財力較佳的歌劇院便視 Opera in Cinema 是一個出路,讓全球樂迷一起即時觀看演出,既可推廣歌劇,又能從中增加收入來源。除了直播外,它們更會將錄製好的歌劇演出繼續在世界各地的劇院內上演,變相令演出成為一種 reproducible 的製成品,使利潤最大化。此外,Opera in Cinema 亦可視為歌劇院的海外宣傳策略:透過電影院的宣傳,可將歌劇院(作為一種品牌)帶給從未接觸過歌劇的電影觀眾認識。

從觀眾的角度看,固然 Opera in Cinema 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複製到在歌劇院觀看歌劇的現場感,但 Opera in Cinema 可提供在現場不可能找到視角,例如 close-up、「高抄」、「低抄」、甚至是 3D 播放(Royal Opera House 在 2011 年錄製了 3D 版本的《卡門》),這些畫面幾可說是一種奇觀,彌補了失去現場感的觀賞缺憾。而且這些 Opera in Cinema 通常都會在中場休息時加插訪問環節,為影片「增值」。再者,愛樂者不用花巨款和時間親身飛往歐美各大歌劇院,便可欣賞到頂尖歌手的演出和頂尖的製作,甚至觀看到不常上演的劇目,從經濟的角度看,Opera in Cinema 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說了半天 Opera in Cinema 的好處,為甚麼香港的 Opera in Cinema 好像「炒不熱」似的?

先說說現況,在香港所播放的 Opera in Cinema,主要是美國大都會歌劇院(The Metropolitan Opera)的製作,自 2010 年登陸香港後,現時是每個月都有不同的歌劇上映。另外一個是國立巴黎歌劇團(Opera National de Paris)的製作,由 2013 年開始在香港上映,上映的劇目不多,維持在 3 至 5 個製作,每套歌劇只有兩場場次,當中部分被納入成法國五月的聯辦節目。

單看上演的劇目數量,以上兩個系列遠勝 NT Live,國立巴黎歌劇團系列更獲得法國五月的「加持」,但所得的回響仍遠遠不及 NT Live,原因何在?筆者認為香港的歌劇觀眾群較小固然是主因,這群觀眾中不乏中產甚至上流階層人士,他們大可飛往世界各地,欣賞歌劇之餘又能順道觀光一番,用不著隔著螢幕看表演。此外,NT Live 沒有製作成 DVD 出售,更沒有網上版本,相反很多歌劇製作都已製成 DVD、Blue-ray,在各大唱片店發售,若不想花錢,在網上有大量的影片,由三四十年前的製作,到最新的製作、由經典歌手如 Pavarotti、Joan Sutherland 到當今炙手可熱的明星如 Jonas Kaufmann、Diego Florez、Anna Netrebko,任君選擇,因此到電影院看歌劇的誘因不大。

儘管如此,筆者亦非常樂見香港有更多的 Opera in Cinema,給香港觀眾有更多的選擇。特別是在那些 Opera in Cinema 中,不乏一些難以在香港上演的劇目,以國立巴黎歌劇團系列為例,今年播放的歌劇包括《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浮士德》(Faust)及《塞維亞的理髮師》(Il barbiere di Siviglia),當中除了《浮士德》會在香港上演外,其它兩套恐怕真的要到外地才有機會欣賞。何況「羅馬非一日建成」,藝術推廣需要時間發酵,改變觀眾的觀賞模式亦需時,著實是急不來的。

Met Opera: Live in HD 2014-15 Season: http://www.themetinhongkong.info/

Opera National de Paris in French May: http://www.frenchmay.com/programmes/event.aspx?name=Opera-Edko

標記: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