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音樂就是學習、學習和學習:專訪女高音鄺勵齡

(原題為:音樂就是學習、學習和學習:專訪女高音鄺勵齡)

筆者早在中學時代認識鄺勵齡。當時我校參加香港校際音樂節牧歌比賽,派了三隊人與三間女校組隊參賽。雖然我與鄺勵齡不是同隊,但那時候聽他們練習,已覺得她非常突出。後來她們那隊贏了冠軍,我覺得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她出眾的歌聲。

光陰似箭,如今鄺勵齡已從昔日的學界冠軍,躍升為國際歌唱比賽冠軍。她在2012年時在泰利亞雲尼國際歌唱大賽 (International Singing Competition “Ferruccio Tagliavini”) 中分別奪得亞軍,觀眾獎及最佳女高音獎。訪問鄺勵齡的前兩天,她在聖約翰座堂舉行一場音樂會,歌聲依舊出眾,技巧越趨成熟,唱莫扎特的歌曲時更是輕鬆自若,動聽非常。

被音樂選中

但原來引領這出眾歌聲衝出香港的,只是一段平凡不過的成長經歷。鄺勵齡自六歲學習鋼琴,一直報名參加考試。九歲時加入香港兒童合唱團,到中三時參加校際音樂節獨唱比賽,竟贏了冠軍。她的媽媽有見及此,便建議她學習聲樂,於是鄺勵齡正式跟從陳少君學習。到了大學選科,鄺勵齡還未去到非讀音樂不可的地步──當時她報了中大音樂系和最普及的商科,最終因為音樂系收了自認「讀書不成」的她,才令她決意踏上音樂之道。現在看來,其實是音樂選擇了鄺勵齡,甚於鄺勵齡選擇了音樂。

回顧這個階段,鄺勵齡認為香港兒童合唱團和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對她影響甚深,「香兒時和朋友一起唱歌,非常開心,又能夠到其他地方表演,唱獨唱。當時已經知道自己較其他人大聲,經常『凸聲』。」(我忍不住插嘴說她這樣說會有很多人想打她的)「而在中學時,我有機會擔當指揮,因為自己夠大聲,別人願意聽我的說話,感覺很爽。」可見鄺勵齡自小已感受到在舞台上表演的吸引力。

鄺勵齡最感慶幸的是父母從不阻攔她的音樂路,還大力支持,使她可以走得一帆風順。在這片坦途上,唯一曾使她猶疑不決的事,就是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讀了一年後,究竟是否前往荷蘭修讀碩士。幸好現在證明當日的決定是正確的,不但遇到一位好老師,亦節省不少學費(僅為倫敦四分之一)。現時鄺勵齡在荷蘭國家歌劇學院學習,為成為聲樂家而努力。

外國 vs 香港

到了國外,鄺勵齡親身體會到外面的音樂文化與香港大有不同,由教學、音樂家的態度和歌劇風格都有明顯分別。「中大較少著重表演,多專注於理論。可能它資源有限,加上認為有意從事表演的都會選擇浸大或演藝學院。反而外國很重視表演,連表演前的情緒控制、放鬆都有關注。另外,香港比較考試導向,但外國卻是表演導向,學生會自己找新曲目學習,有時候老師見學生仍在練舊曲,都會忍不住說『你還在練這首?』不像香港的學生,只會學老師教的。」

「不知為何,外國老師的收費較香港的平,即使是出名歌手,他們收費水平依然偏低。而當老一輩的老師在收這樣低的價錢,年輕一輩收費自然更低,所以他們都不太能賺錢。話雖如此,他們把做音樂當作信仰,不會用錢衡量。既然收入不高,他們便不強求高生活水平,寧願過一些樸素的日子。但是在香港,你很難堅持音樂夢,因為要經常妥協,例如追樓市,磨滅人的夢想。」

外國的歌劇制作亦令鄺勵齡大開眼界。「外國的導演很有勇氣去 take risk ,敢於發揮自己的創意,扭曲原作。例如有一次我看羅西尼的《塞爾維亞的理髮師》,該名導演竟然將 Rosina 一角分拆成三個人,每一個人代表 Rosina 一種性格,每次都是三人一同出場。我亦曾參與過一個莫扎特歌劇的演出,導演把所有角色都設定為小丑。雖然這樣處理必然不符合原作情節,但我相信這會是大勢所趨。」

「反觀香港的製作,相對保守,以 make sense 為重。可能是觀眾的關係吧,香港觀眾未必能接受故事被扭曲的歌劇。而且他們是用『減分制』來欣賞事物,即是會因應人家做了什麼而減分,而不懂得『加分制』,即因應人家做了什麼而加分。這是一種負面的看待事物方法,變相令創作人不敢 take risk 。」

獲獎不算什麼

鄺勵齡在外間學習,歌藝得以精進,在2012年迎來人生第一個重要獎項,更是首位香港人獲得該獎,當時也有一些媒體報道。對她的歌唱事業來說,無異是一次突破,但她卻拒絕用里程碑來看待得獎一事。「其實獲獎只不過是能在履歷表上加多一行。當然我會贏得獎金和經驗,但它不會使我一炮而紅。在外國,很多人都掛著獎項銜頭,得獎並不算是什麼回事。」

對鄺勵齡而言,比賽不是求獎項,而是一種自我挑戰。她坦言自己很喜歡比賽,享受當中的刺激感,更重要的是,比賽是一種練習的動力,令她進步。這種力求上進,敢於離開安全區,嘗試踏進未知的領域,迎接挑戰的性格,確實是頗有藝術家的特質。鄺勵齡為了應付比賽,會先小心選擇適合自己的參賽曲目,然後仔細聆聽不同歌手的版本,研究他們的唱法 。若找到認為可借鏡參考的處理方法,便加以學習。練習時鄺勵齡會錄下自己的歌聲,讓自己聆聽,查找不足,務求把參賽曲目唱得十全十美。「平常練習時,即使有老師指導,也不會要求唱得完美。」鄺勵齡說,「若不是參加比賽,我未必會有心機如此仔細地練習。」

除促使自己進步外,比賽還令鄺勵齡認識到世界的歌唱潮流和聲樂界中人,對她將來面試有很大幫助。「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人家想要什麼,一味出誇招,自以為能夠突圍而出,其實根本無幫助。」這一切都無法在學校學到,只有通過比賽才能認識。

比賽亦隨時為鄺勵齡帶來機遇,所以她一定全力以赴,不容有失。「你不會知道坐在觀眾席的西裝友,究竟是一般觀眾,還是中間人。所以比賽時一定要唱得好,為自己創造機會。」

雖說得獎在外國不算什麼,但在香港,獎項尤如一個光環,令鄺勵齡得到工作機會,使人放心讓她擔大旗──非凡美樂、香港藝術節、Die Konzertisten 和一些年青合唱團都有找過她表演。她曾在《鄉村騎士》中飾演 Santuzza 一角,更在 2013 年香港藝術節的節目《蕭紅》中飾演蕭紅。

「若然妳沒有得獎,妳覺得現在會是怎樣?」我問鄺勵齡。「我想會令我作為一位歌手的步伐走得慢一些,但對學習方面沒有影響,因為學習和得獎是沒有關係的。獲獎與否,我還是會繼續學習。」鄺勵齡回答。說到尾,鄺勵齡最關心的,是能否持續地學習。

談到未來,鄺勵齡的行程表上已經有數個演出,包括一月在荷蘭飾演莫扎特歌劇《女人皆如是》的 Fiordiligi ,在三月香港藝術節中與琉森節日弦樂團合作演出,和在《天鵝武士前傳》音樂會中飾演彼婭翠思皇后一角。到了七月尾,她會參與作曲家 Korngold 的歌劇 Die Stumme Serenade 的演出。

同時,鄺勵齡亦積極把自己的錄音發送至不同的歌劇院,希望獲得聘請,讓她做主角的 understudy (即是做後備,若主角因任何事故不能演出,便會由 understudy 頂上),或擔當一些小角色,從低做起。「如果真的找不到工作,我隨時都可回流發展。」鄺勵齡說。

鄺勵齡個人網站:http://louisekwong.com/

 RECENT POSTS: 
 FOLLOW me: 
  • Facebook App Icon
  • YouTube Classic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